当前位置: 主页 > 现代文阅读答案 >

张爱华《怜悯的高度》阅读答案

时间:2015-09-09
张爱华《怜悯的高度》阅读答案

怜悯的高度
张爱华
那天,我和朋友到天安门的小吃城吃晚饭,心情都不错。
小吃城的台阶上,靠边坐着一位盲人。天还亮着,我看得见他半睁半闭的眼睑以及柔和的眉毛,他正沉浸在一本书里——手指在一本盲文书上像按动琴键。
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出来时天就黑了,盲人站在台阶上,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他身旁的水泥柱子是另一个轮廓。我们刚才吃饭时一直感慨夕阳西下的美丽,人生相聚的惬意;而他只是一个人,双目失明,只有拐杖和一本书,黑夜降临,他去哪里呢?他站在黑暗中越来越像一尊雕像
我朋友问他知不知道几点了,盲人笑了笑说:“几点了都没关系。”他声音节制、有修养,好像生怕影响了别人。他说话的音量刚够想听他说话的人听见:“这儿的空气真好。”他只顾抒发内心的恬静和满足,对来临的夜晚毫不恐惧。 
“天上有星星吗?”
他问我们三遍。
他从山东来,就想“看看天安门、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明天到里面好好走走” 。
下了火车,是一个好心人把他引到这儿来的。
他一口一个“主”、“好心人”,好像谁都是他可爱的邻居。
他还是关心着星星,关心着明天将去的地方多么令人激动;我们执意要可怜他:“你吃什么?去哪里睡觉?”
忙活了一阵,把他送到了旅馆,我们才松了口气,步行在北京街头。初秋的北京,气候温和,走在哪条路上都那么好
我们一直说着刚才。他笑我为什么跑着去买水,好像慢些就会犯罪,我笑他满街跑着找警察,好像要把罪过推给警察。说到这儿,我们就沉默了。无意中我们触到了痛处,碰上了实在的地方,说到了一个平时我们总是回避的词儿:罪过。
我们深知彼此,没错,就是罪过。人人都有罪,怜悯,有时可以帮助我们赎罪。
见我郁闷,他赶紧解释,希望我因为怜悯而快乐。“怜悯不要沉重,对这种事,如果人人都顺手搭一把就行了。”
受到盲人的触动,夜晚显得深刻起来。
当你对一件事、一个人施以怜悯的时候,你还不知道你碰上的是什么人,如果他比你高尚,那么在整个过程中,你会发现是自己被怜悯着了,不易觉察的,只有内心隐隐作祟的沉重感,继而渗透全身的思索……怜悯与被怜悯的对象已悄悄置换。 
记得我们走开时,盲人并没有说什么谢谢,只是点着盲文书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高尚的怜悯是那么容易被忽略,不是被别的,而是被人们浅显的善良忽略
一些时候,被怜悯者如同一座高耀的灯塔,而善良的怜悯者却是被抚照的人。
我想起了另一次登山游览的经历。
有灵魂的那个人身子却被牢牢地固定在滑竿上,他正用深沉的目光送自己的灵魂飞抵高处。他本来想独自坐在山脚下,别人都上山去好了。至于看景,他说:“所有的景都是一个景。”多年轮椅生涯,他早已修炼出来了。
但他没能如愿,他不能走路,只能受制于人,尤其受制于亲朋。没人理解他的感受,他们甚至不了解他对他们的怜悯和爱。他又不能因此而憎恨他们,因为一切都是爱。
无限的感受无人分享,人们只知道胡乱地抬他上山,先是轮椅,后是滑竿,在狭窄的碎石路上又换成了马,最后是山地农民的脊背。
到山间休息的地方,他苦笑着,感谢朋友们把他折腾到此;而朋友们怎么回应他呢?不是坐在身边聆听他心灵的絮语,也不是安静地感受山水的佳妙,而是——一个,又一个,还有一个,以猴子的姿态爬到树上,朝他招呼、嬉笑,以这种平民的怜悯方式对待一个不幸残损的贵族。
这是我见到的最失败的怜悯的例子,一方怜悯着,另一方也怜悯着,却无法沟通。
怜悯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情感。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才是怜悯产生的根源,其次才是善良,这导致了不顾精神内容的怜悯的差异和错位。
将来有一天,人类的怜悯之情首先应该只是对着动物;现在还不行,怜悯的层次很难提高到欢呼和赞赏的高度。
我常常带着羡慕的眼神儿看着被怜悯的动物,我也常常对它们滥加怜悯。
有一段时间,一对灰色的鸽子总飞落在我家的阳台,样子遭人爱怜。有一天,我用一个小塑料盒,装上小米、面包屑,另一只装上水,悄悄放到阳台上。可是,那以后,它们再也没来。用吃食联络感情,是人们惯用的手法,鸽子似乎不喜欢这样。
只有一次,我感受到了怜悯中包含的诗意。
那是一个下午,在小公园的阳光下,忽然,在假山的另一边,传过来口琴的声音。
这种久违了的乐器,偶然而又动情地,在那个下午,直指旧人旧事,让我在瞬间眩晕。
又是一个拄着拐杖的人,我只能看清他的拐杖,看不清他的脸,他的脸埋在手里,和那只发出动人之声的乐器贴在一起。
这是一个不幸的人,可他和幸福的人并没什么两样。
我坐在离他不远的亭子里,他在山下,我在山上,我怜悯的感情一会儿像蝴蝶,一会儿像梦,我飞舞着,没有伤害。我诗意地享受着美妙的怜悯———谁怜悯谁忽然变得无所谓了,只要那种温润的感情存在就行。
像所有要求不过分又有些自私的人一样,我偷偷地啜饮着别人心底的汁液,也算是偷喝别人的酒吧。
我不动,我就那么坐着……那一刻,全部怜悯都化成诗情———我知道生活有时很苦,可我又没必要为此破费,不用跑过去以施舍的方式打扰别人,也不必求得谁的原谅,更不需要掩饰。
怜悯是多么简单啊。有时,它只需要你听懂一句话,一支曲子。
怜悯,也是一个人偶尔准确地捕捉住了什么 。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4分,两项都对得4分,答对一项得2分,有错误项得0分)
A.“ 他站在黑暗中越来越像一尊雕像”,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出这个盲人在“我”的心里就像一座雕像一样伟岸和崇高。
B.拄拐杖的人是一个艺术修养高、内心恬静、有精神追求的幸福的人,从他美妙的琴声中,“我”感受到自己也受到了他的怜悯。
C.“初秋的北京,气候温和,走在哪条路上都那么好”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既表现了初秋的北京气候宜人的特点,也能表现“我们”因帮助盲人而愉悦的心情。
D.本文选材看似零散,实则紧紧围绕“怜悯的高度”展开,而且立意独特,没有一般性地赞美怜悯,而是将它分出了不同的层次和高度。
E.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怜悯产生的根源,善良有时候也会导致怜悯的产生。用人类惯用的加强联络感情的方法去怜悯动物,可能导致怜悯的差异和错位。
17.揣摩划线句子的含义并作简要分析。(4分,每题各2分)
⑴ 高尚的怜悯是那么容易被忽略,不是被别的,而是被人们浅显的善良忽略。
 ⑵(他们)以这种平民的怜悯方式对待一个不幸残损的贵族。
18.围绕“怜悯的高度”这个话题,文章是通过哪几件事来展开的?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4分)
19.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谈谈我们该如何去实施怜悯。(8分)

参考答案
16. CD
(A项这个比喻是说盲人像黑夜中的雕像一样孤独、落寞,无人关注的。B项错误原因是:说拄拐杖的人“艺术修养高”未必,他实际上是个“不幸”的人,“我”受到了他的怜悯于文无据。E项中“怜悯的差异和错位”主要出现在人与人之间,针对的是“精神内容”。)
17. ⑴人们在施以怜悯的时候,往往满足于自己的善良、善意和善行,没有料到有时候自己被高尚者怜悯着。(2分)
⑵“平民的怜悯方式”指亲朋好友以“牢牢地固定”“胡乱地抬”“猴子似的招呼、嬉笑”来同情轮椅上的人,“不幸残损的贵族”指轮椅上的精神高贵、见识深远 的残疾者。(1分)亲朋好友们的怜悯虽然出于善意,由于他们方法简单、认识粗浅、举止粗俗,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怜悯、帮助别人的目的,反而加深了双方精神上 的隔阂,造成了怜悯的失败。(1分)
18. ①“我们”贸然地对一个盲人施加怜悯,反而被受怜悯者抚慰关照。
②亲朋好友强加怜悯给轮椅上的人,却让他更加难受不堪。
③“我”对鸽子滥加怜悯,却让它们警觉地逃离。
④“我”静静地倾听拄拐杖的人吹口琴,感受到了怜悯中包含的诗意。
(大意对即可,每条1分,共4分)
19.①怜悯是对遭遇不幸的人(或物)表示同情的一种感情。(1分)
②它产生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也源于人们发自内心的善良。(1分)
③怜悯有层次高下之分:有不顾精神内容的同情式的怜悯以及以赎罪的心态来进行的怜悯以及物质施舍式的怜悯等等,这些都层次较低。我们只有抛弃居高临下的情 感,对遭遇不幸的人们在精神上予以足够体贴、呵护、理解、尊重,以平视的眼光看待被怜悯者,才能享受到美妙的怜悯。(2分)
④怜悯可以是相互的。有些遭遇不幸的人们实际上是精神上的贵族,在他们面前,那些善良的怜悯者却往往成为了被怜悯的人。因此,怜悯要看清对象,分清方式,不可贸然行之。(2分)
⑤尽管实施怜悯时由于对对象不了解、不理解而无法带来良好的预期效果,但怜悯总是必要的,它是美德和甘露。在这个世界上,缺少了一分怜悯,就多了一分冷漠,它能给人间增添一分温暖,更好地去延续人类文明。(2分)
(③④⑤点大体答出即可给满分,其它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章
上一篇:王乃彦《“中国式”科学家》阅读答案
下一篇:程耀东《村庄在那里等我》阅读答案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