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现代文阅读答案 >

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阅读答案

时间:2015-08-17
梁衡《觅渡,觅渡,渡何处?》阅读答案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我第一次到瞿秋白纪念馆是一九九O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何处?瞿 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八七会议”他受命于白色恐怖之中,以一副柔弱的书生之肩,挑起了统帅全党的重担,发 出武装斗争的吼声。但是他随即被王明,被自己的人一巴掌打倒,永不重用。后来在长征时又借口他有病,不带他北上。而比他年纪大身体弱的徐特立、谢觉哉等都 安然到达陕北,活到了建国。他其实不是被国民党杀的,是被“左”倾路线所杀。是自己的人按住了他的脖子,好让敌人的屠刀来砍。而他先是仔细地独白,然后就 去从容就义。
    如果秋白是一个如 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 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 校的教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被排挤离开党的领导岗位后,转而 为文,短短几年他的译著竟有五百万字。秋白被捕后,鲁迅立即组织营救,他就义后鲁迅又亲自为他编文集,装帧和用料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秋白与鲁迅、茅盾、 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 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 身而自燃。他的俄文水平在当时的中国是数一数二了,他曾发宏愿,要将俄国文学名著介绍到中国来。他牺牲后鲁迅感叹说,本来《死魂灵》由秋白来译是最合适 的。这使我想起另一件事。和秋白同时代的有一个人叫梁实秋,在抗日高潮中仍大写悠闲文字,被左翼作家批评为“抗战无关论”。他自我辩解说,人在情急时固然 可以操起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他还是一直弄他的纯文学,后来确实也成就很高,一人独立译完了《莎士比亚全集》。现在,当我们很大度地承认 梁实秋的贡献时,更不该忘记秋白这样的,情急时用菜刀去救国救民,甚至连自己的珠玉之身也扑上去的人。
    如果秋白的骨头像 他的身体一样地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革命史上有多少英雄就有多少叛徒。像曾是共产党总书记的向忠发、政治局委员的顾顺章,都 有一个工人阶级的好出身,但是一被逮捕,就立即招供。而秋白偏偏以柔弱之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英雄戏。他刚被捕时敌人并不明他的身份,他自称是 一名医生,在狱中读书写字,连监狱长也求他开方看病。其实,他实实在在是一个书生、画家、医生,除了名字是假的,这些身份对他来说一个都不假。蒋介石听说 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 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秋白正是这样一个典型的已达到自由阶段的知识分 子。蒋介石威胁利诱实在不能使之屈服,遂下令枪决。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若地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令 敌开枪。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对死的畏惧。
    如果秋白就这样高 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这在一般人看来真是多余。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 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 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恸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 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光明之前的暗 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这又是一种惊人的平静。就像敌人要给他治病时,他说:不必了。他将生命看得很淡。现在,为了做人,他又将虚名看得很淡。他不但解 剖了自己的灵魂,在这《多余的话》里还嘱咐死后请解剖他的尸体,因为他是一个得了多年肺病的人。这又是他的伟大,他的无私。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 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而他却不肯。作为领袖,人 们希望他内外都是彻底的鲜红,而他却固执地说:不,我是一个多重色彩的人。在一般人是把人生投入革命,在他是把革命投入人生,革命是他人生实验的一部分。 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 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秋白不朽。                                       
                                                                      (摘编自《语文必修课本1》)
   (1)下列对评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瞿秋白的家乡有一条河叫觅渡河,他从这里出发投身革命,但始终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的革命道路,他在党内受到“左”倾路线迫害,最终又被国民党杀害,他是一个悲剧人物。
B.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瞿秋白才华横溢,折服了一代人;他曾在黄埔军校和上海大学讲课,他的课吸引了很多人,其中包括学校教师和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
C.瞿秋白具有很高的外文水平,他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译著上,鲁迅为他编印的文集从内容到形式在当时都是一流的,在现代文化史上,他可以与鲁迅、茅盾、郑振铎比肩。
D.瞿秋白就义前写了一篇属于多余的《多余的话》,因为瞿秋白短暂的一生是坚决斗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伟大、坦荡的—生,是完整充实的一生,他完全没必要写那篇文章。   
E.文章第一段中的“觅渡,觅渡,渡何处”既开篇巧妙自然地照应了题目,又一语双关,恰当地概括了瞿秋白不停地探索的一生,非常耐人寻味。
   (2)文章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瞿秋白哪些鲜明的形象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3)作者叙写瞿秋白的生平事迹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4)梁衡在《我写<</SPAN>觅渡>》中说过这样的话:写作《觅渡》的目的是发现人的价值,挖掘人的价值,想写出
一种人格的力量……那么,瞿秋白的价值和人格力量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⑴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
⑵ ①第二自然段重点写出了作为知识分子的瞿秋白在现代文化史上的贡献,突出了他的才华,又写出了作为文人书生的瞿秋白勇于投身革命的英雄气概;②第三自 然段写出了瞿秋白身体柔弱但骨头坚硬的特点,突出了他作为革命者的坚强不屈的精神;③第四自然段写瞿秋白勇于解剖自我、正视自我,虚怀坦荡,淡泊虚名,突 出表现他伟大、无私、崇高的品格。(每点2分,意合即可)
⑶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和衬托的写法。(2分)如第二自然段拿梁实秋与瞿秋白对比,第三自然段拿向忠发、顾顺章与瞿秋白对比,第四自然段拿历史上那些为自己涂脂抹粉、极力隐恶扬善的人与瞿秋白做对比,(2分)这些对比从反面衬托出瞿秋白精神的可贵、人格的崇高和形象的伟大。(2分)(意合即可)
⑷ ①人应该有真才实学,用自己的才学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②知识分子不要躲进书斋,两耳不闻窗外事,要关心时代,关心社会,关心国 家命运;③身处逆境时不要向恶势力屈服,要坚强从容,敢于斗争,要勇于为正义事业而献身;④要有勇于解剖自我、正视自我的精神,不隐恶扬善,心胸坦荡、光 明磊落;⑤要淡泊生命和虚名,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答出任意4点即可,意合即可) 

 


相关文章
上一篇:莫泊桑《瓦尔特·施那夫斯奇遇记》阅读答案
下一篇:契诃夫《不平的镜子》阅读答案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