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小说的智慧》阅读答案
小说的智慧
今天我是作为“小说家”的身份领奖的,不是“作家”。
照福楼拜的说法,
小说家是一位希望消失在他的作品后面的人。消失在他的作品后面,就是说拒绝公众人物的角色。这在今天并不容易。今天,任何 略微有些重要性的东西都必须登上被大众媒体照耀得让人无法忍受的舞台,这些大众媒体使作品消失在它的作者的形象后面。在这种没有人可以完全逃避的处境下, 福楼拜的观察让我觉得几乎是一种警告:小说家一旦扮演公众人物的角色,就使他的作品处于危险的境地,因为它可能被视为他的行为、他的宣言、他采取立场的附 庸。而小说家绝非任何人的代言人,并且我要将这个话说透:他甚至不是他自己想法的代言人。
当托尔斯泰写下《安娜·卡列宁娜》初稿的时候,安娜是一个非常不可爱的女人,她悲剧性的结局是应该的,是她应得的下场,而小说的最后定稿则大不相同。但我 并不认为托尔斯泰在其间改变了他的道德观。我觉得在写作过程中,托尔斯泰聆听了一种我愿称之为“小说的智慧”的东西。所有真正的小说家都聆听这一高于个人 的智慧,因此伟大的小说总是比它们的作者聪明一些。
这一智慧到底是什么?有一句精彩的犹太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受到这一格言的启发,我总爱想象拉伯雷有一天听到了上帝的笑声,就这样孕育出第一部 伟大的欧洲小说的想法。我喜欢想象小说的艺术是作为上帝笑声的回声到这世界上的。可为什么上帝看到思考的人会笑?那是人在思考,却又抓不到真理。因为人越 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还有,那就是人永远不是自己的所想的那样。最早的欧洲小说家看到并抓住了人的这一处境,并在这一新处境 之上建立起新的艺术,即小说的艺术。
拉伯雷发明了一个新词:Agélaste(不会笑的人,没有幽默感的人)。小说家与不会笑、没有幽默感的人之间是不可能有和平的。那些人从未听到上帝的笑 声,坚信真理是清晰的,认为所有人都必须做同样的事情,而且他们本人完全就是他们所想的那样。但是,正是在失去对真理的确信以及与他人的一致的情况下,人 才成为个体。小说是个体的想象天堂。在这一领地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掌握真理,既非安娜,也非卡列宁,但所有人都有被理解的权利,不管是安娜,还是卡列宁。
小说的智慧跟哲学的智慧不同。小说并非诞生于理论精神,而是诞生于幽默精神。欧洲的失败之一就是从都没有理解最欧洲化的艺术——小说;既没 有理解它的精神,又没有理解它巨大的知识与发现,也没有理解它的历史自主性。从上帝的笑声中获得灵感的艺术,从实质上看,不从属于意识形态的确定性,而是 与这种确定性相矛盾。
在这里,小说与哲学间接地开始了一场伟大的对话。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建立在莱布尼茨
①那句著名的话上:凡存在皆合理。被这一信念鼓 舞的科学带着热情审视一切事物的“为什么”,以至一切存在似乎都是可以解释的,也就是可以计量的。一个希望自己生活有意义的人会放弃没有原因与目标的每一 个行为。所有的传记都是这么写出的。生活好像是一系列原因、结果、失败与成功的明亮轨迹,而人,用急迫的眼光紧紧盯着他行为的因果之链,奔向死亡。
面对这一将世界简化为一系列因果关系的事件的做法,斯特恩的小说
②仅凭他的形式,就向人表明:诗性在因与果之间的桥梁被打断之处,在离题中,在不可计量中。它超越于因果关系之上,它是没有理由的。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世纪的精神,不能仅仅依据它的思想,它的理论概念,而不去考虑它的艺术,尤其是它的小说。
(节选自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题目由编者所加)
【注】①莱布尼茨:17世纪德国哲学家。②思特恩的小说:劳伦斯·斯特恩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在他的小说《项狄传》中,描述主人翁开始在母体里骚动那一夜。走笔之际,斯特恩突灵感,想起另外一个故事。随后上百页的篇幅里,小说的主角居然被遗忘了。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福楼拜警告小说家不能扮演公众人物的角色,否则他的作品处于危险的境地。
B.小说家一旦扮演公众人物的角色,他的小说就可能成为小说家所持立场的附庸。
C.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宁娜》最后定稿时,把安娜写成了一个喜剧的结局。
D.最早的欧洲小说家在人类思考的困境之上建立起新的艺术,即小说的艺术。
E.小说家从未听到上帝的笑声,坚信真理是清晰的,所有人都必须做同样的事。
13.根据文意,下面各项对“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一直在思考,却又往往找不到真理。
B.人们愈思考,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就愈远。
C.人从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
D.拉伯雷因为有一天听到上帝的笑声,于是孕育出第一部伟大的欧洲小说。
14.第二段中“小说家是一位希望消失在他的作品后面的人”一句在文中有什么含义?(4分)
15.巴奴日是拉伯雷小说《巨人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一直受“是否要结婚”这个问题的困扰,于是,他 向各个哲学家请教。这些人又引用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和柏拉图等哲学家的话,但也说不出所以然。巴奴日仍不知道他是否应该结婚。请结合文中提到的“小说 的智慧跟哲学的智慧不同”这一说法,对以上的现象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2. B D(A.原句为“福楼拜的观察让我觉得几乎是一种警告:小说家一旦扮演公众人物的角色,就使他的作品处于危险的境地”;C.原句为“当托尔斯泰写下《安娜 •卡列宁娜》初稿的时候,安娜是一个非常不可爱的女人,她悲剧性的结局是应该的,是她应得的下场。而小说的最后定稿则大不相同”,“大不相同”并非一定写 成喜剧结局;E.原句“那些人从未听到上帝的笑声,坚信真理是清晰的……”,“那些人”指不会笑的人,没有幽默感的人。)
13. D(D.原句“我总爱想象拉伯雷有一天听到了上帝的笑声,就这样孕育出第一部伟大的欧洲小说的想法”。A.原句“那是人在思考,却又抓不到真理”;B.原 句“因为人越思考,一个人的思想就越跟另一个人的思想相隔万里”;C.原句“那就是人永远不是自己的所想的那样”。)
14. ①小说家不能担任公众人物的角色。
②小说家不是任何人的代言人,甚至不是他自己想法的代言人。
③小说家应该听从“小说的智慧”,不应该自认为比他们的小说更聪明。
(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4分。意思答对即可。)
15.①哲学家认为,一切存在似乎都是可以解释的。(1分)因此,小说中,哲学家们试图为巴奴日解决“要不要结婚”问题。(1分)
②小说家认为,小说超越于因果关系之上,它是没有理由的(1分)。
(或:小说的诗性在因与果之间的桥梁被打断之处,在离题中,在不可计量中。
或:小说并非诞生于理论精神,而是诞生于幽默精神,从实质上看,不从属于意识形态的确定性,而是与这种确定性相矛盾。)
因此,小说中,哲学家无法解释巴奴日“要不要结婚”的问题。(1分)
(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