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现代文阅读答案 >

徐风《南洋的脚印》阅读答案

时间:2015-07-21
徐风《南洋的脚印》阅读答案

南洋的脚印
徐风
①乙酉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我走进了马六甲。
②夕阳下的圣安德鲁教堂响起了袅袅不绝的钟声,栖息在福莫沙广场巨大的荷兰风车上的白鸽正在徐徐起飞。这里是马来西亚西海岸的一个古城。我有感觉。许多地方走过了,我没有感觉;风景是一种灵性的呼唤,让我有感觉的地方必定与我的性情有着某种暗合。
③我在马六甲小城的一条唐人街上走得惶惑,是因为我固执地要在这里寻找一位故人的足迹。六十六年前,一个名叫徐悲鸿的宜兴人悄悄从新加坡来到这里,他只带 了一卷宣纸和几支毛笔,他不是来旅游的,他没有闲情逸致;他一天画十几个小时,他卖画,从新加坡卖到马来西亚,每天把一口袋一口袋的钱寄回国内,支持抗 战。他的祖国已经沦陷,炮火正在每一寸国土上燃烧。国已破,家亦亡,各路名士凄凄惶惶作鸟兽散,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选择。就徐悲鸿而言,当时他已名满天 下,只要他愿意,可以去做官;他可以去发财,当时发国难财的君子小人何其多矣;他还可以躲到象牙塔里去搞他的艺术,或者干脆颓废沉沦。
④琼州会馆。侨生客栈。黄麻子蛇馆。鑫记百货。福贵金店。剥落的繁体汉字招牌点缀着马六甲的汉唐遗韵。但一路走来的我显然已找不到六十六年前那位宜兴前辈 在此留下的任何踪迹。是的,现存的史料对徐悲鸿在马六甲小城卖画只是一笔带过。他一生走过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而我一走进这个城市就能感受到他的气息。那是 一种冥冥之中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会心的默契。导游也坚持说她听年迈的居民说过当年徐语文试题卷·第 4 页(共 6 页)
悲鸿在这里卖画的情景。那是非常炎热的天气,徐悲鸿依然穿着中山装,口袋里插着一支粗大的自来水画笔。脸上则荡漾着江南人特有的自信的微笑。他画得汗流浃 背,宜兴人吃不消那样闷热的桑拿天。这里的榴莲也不合江南人的口味。他日夜地画,他一生中从来没有这样卖命地挣钱,多卖一幅画,也许就可以多买一箱子弹。 心在流血,他笔下的苍鹰却依然雄健,烈马依然奔腾,雄鸡依然高亢,天下兴亡在一个爱国的文人心里,永远是最重要的。从屈原到范仲淹,莫不如此。
⑤1939年的徐悲鸿在这里或许还会与一个朋友见面,他叫郁达夫,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其时他已躲到新加坡,在一份华文报纸做编辑。战争不需要 小说。他懂日语,但恨日本人。徐悲鸿来办赈灾画展,他连篇累牍地写文章捧场,称悲鸿的名字“已经与世界各国的大画师共垂宇宙”。因此我想,他们的见面应该 有着共同的话题。他们或许会选一家能做江南菜的酒楼。这里不会有绍兴的黄酒,达夫是酒仙,身上有名士气,喝酒若喝不痛快,他会用富阳话骂娘;悲鸿则不善 饮,但他会不断替达夫斟酒。他们说得最多的当然是国事,他们对局势的分析都不乐观。日本人已经嚣张得要与全世界为敌。悲鸿却还要在东南亚走下去,他还要去 印度见泰戈尔。他还要继续用他的一千多幅画去宣传抗日、赈济灾民。而达夫恐怕在新加坡也呆不下去了,谁不知道他是个有抗日倾向的大文豪呢?
⑥天色渐渐晚了,马六甲的风也是烤炉般的热。我终于登上全城最高的圣保罗山,这里有一座圣地亚哥城堡的废墟,据说是古老的阿法摩萨城的最后遗迹。就像中国 的圆明圆一样,这里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了。我想,当年徐悲鸿和郁达夫也许就在这里道别。看见了吗,那里就是苏门答腊岛。导游指着不远的马六甲海峡对岸的一 处岛屿说。我心里一紧,那影影绰绰的所在,就是郁达夫最后的蒙难之地。在抗战胜利的前夜,他被日军杀害了。徐悲鸿得到消息,难过得久久不能言语。马六甲竟 是他们的永诀之城。
⑦夜幕降临的时候,我要离开这里去吉隆坡了。万家灯火的马六甲并没有依依惜别的意思。但我还是有感觉。我相信这里的许多条街巷里有悲鸿的脚印,相信一些油漆剥落的门楣或樟木箱里深藏着与悲鸿有关的故事,那是一定的。那些老故事就像老酒,一百年两百年后,依然会弥漫着芬芳。
(文章有删节)
11.分析第②段和第④段段首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2.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4分)
13.作者在马六甲小城寻访徐悲鸿的遗迹,为什么要写郁达夫?(4分)
14.文中为什么要把想象中徐悲鸿和郁达夫道别的地方安排在圣保罗山上圣地亚哥城堡的废墟上?(4分)
15.作者反复说他对马六甲小城“有感觉”?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 第②段:用教堂、钟声、风车与白鸽这些的意象营造了宁静安详的氛围,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平静;第④段:用虽然陈旧却依然存在的华人生活遗迹反衬徐悲鸿的踪迹难寻,奠定了落寞感伤的情感基调。(每处各2分)
12.采用白描手法,将炎热的天气、汗流浃背的形象与整齐的装束、自信的微笑形成对比,表现出徐悲鸿放弃舒适的生活和创作条件,克服水土不服带来的种种不适,在街头为抗战募捐的爱国精神。(白描、对比各1分,形象、精神各1分)
13.①以郁达夫之死表现出日寇的凶残与环境的险恶,更烘托出以徐悲鸿郁达夫为代表的流落南洋的爱国人士的高尚情怀。②表明当时像徐悲鸿那样坚持民族气节的文人学士是具有普遍性的。
14.①断壁残垣的环境特征与生离死别的情感相呼应;②圣地亚哥城堡的废墟让作者自然地联2
想起圆明园的废墟,为两人的离别营造出国破家亡的悲凉氛围。
15.①第一处:作者到马六甲古城,是来寻找抗战时期徐悲鸿在这里为抗战作画义卖的遗迹的,他相信他能找到;②第二处:作者探访马六甲,走过徐悲鸿曾经留 下足迹的那些地方,感受到抗战时期爱国文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并相信无论有物质的遗迹留存,精神将永远不灭。③两处“我有感觉”不仅前后呼应,更有情感的加 深与递进。

相关文章
上一篇:郑明娳《教授的底牌》阅读答案
下一篇:龙应台《手镯》阅读答案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