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伊豆
[日本]川端康成
伊豆是诗的故乡,世上的人这么说。
伊豆是日本历史的缩影,一个历史学家这么说。
伊豆是南国的楷模,我要再加上一句。
伊豆是所有的山色海景的画廊,还可以这么说。
整个伊豆半岛是一座大花园,一所大游乐场。就是说,伊豆半岛到处都具有大自然的惠赠,都富有美丽的变化。
如今,伊豆有三个入口:下田,三岛修善寺,热海。不管从哪里进去,首先迎迓你的,是堪称伊豆的乳汁和肌体的温泉。然而,由于选择的入口不同,你定会感到有三个各不相同的伊豆呢。
北面的修善寺和南面的下田这两条通道,在天城山口相会合。山北称外伊豆,属田方郡, 山南称内伊豆,属贺茂郡。南北两面不仅植物种类和花期各异,而且山南的天空和海色,都洋溢着南国的气息。天城火山脉东西约四十四公里,南北约二十四公里, 占据着半岛的三分之一。海面的黑潮从三面包围着半岛。这山,这海,便是给伊豆增添光彩的两大要素。倘若把茶花当作海岸边的花,那么,石楠花就是天城山上的 花。山谷幽邃,原生林木森严茂密,使你很难想象这原是个小小的半岛。天城山是闻名的狩鹿的场所,只有翻过这座山峦,才能尝到伊豆旅情的滋味。
开往热海的火车时髦得很,称为“罗曼车”。情死是热海的名产。热海是伊豆的都会,它 是在关东温泉之乡中富有现代特征的城市。倘若把修善寺称为历史上的温泉,那么,热海便是地理上的温泉。修善寺附近,清静,幽寂,热海附近,热烈,俏丽。伊 豆到伊东一带的海岸线,令人想起南欧来,这里显示着伊豆明朗的容颜。同是南国风韵,伊豆的海岸线多象一曲素朴的牧歌啊。
伊豆有热海、伊东、修善寺和长冈四大温泉,共有二三十个喷口,仅伊东就有数百处泉 流。这些都是玄岳火山,天城火山、猫越火山、达磨火山的遗迹。伊豆,是男性火山之国的代表。此外,热海的间歇泉,下加茂峰的吹上温泉,拍击着半岛南端的石 廊崎的巨涛,狩野川的洪水,海岸线的岩壁,茂盛的植物……所有这些,都带着男性的威力。
然而,各处涌流的泉水,使人联想起女性的温暖和丰足,这正是伊豆的生命。尽管田地极少,但这里有合作村,有无税町,有山珍海味,有饱享黑潮和日光馈赠,呈现着麦青肤色的温淑的女子。
铁路只有热海线和修善寺线,而且只通到伊豆的入口,在丹那线和伊豆环行线建成之前,这里的交通很是不便。代之而起的是四通八达的公共汽车。走在伊豆的旅途上,随时可以听到马车的笛韵和江湖艺人的歌唱。
主干道随着海滨和河畔延伸。有的由热海通向伊东,有的由下田通向东海岸,有的沿西海 岸绵延开去,有的顺着狩野川畔直上天城山,再沿着海津川和逆川南下……。温泉就散缀在这些公路的两旁。此外,由箱根到热海的山道,猫越的松崎道,山修善寺 通向伊东的山道,所有这些山道,也都把伊豆当成了旅途中的乐园和画廊。
伊豆半岛西起骏河湾,东至相模湾,南北约五十九公里,东西最宽处约三十六公里,面积约四百零六平方公里,占静冈县的五分之一。面积虽小,但海岸线比起骏河、远江两地的总和还长。火山重叠,地形复杂,致使伊豆的风物极富于变化。
现在,人们都这么说,伊豆的长津吕是全日本气候最宜人的地方,整个半岛就象一个大花 园。然而在奈良时代,这里却是可怕的流放地。到源赖朝举兵时,才开始兴旺发达起来。幕府末期,曾一度有外国黑船侵入。这里的史迹不可胜数,其中有范赖、赖 家遭受禁闭的修善寺,有掘越御所的遗址,有北条早云的韭山城等。
请不要忘记,自古以来,伊豆在日本造船史上,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这正因为伊豆是大海和森林的故乡啊。
(选自《世界最美的散文》,有改动)
11.本文开篇布局奇特,请问在作者眼中伊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如此开篇有何妙处? (4分)
1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倘若把修善寺称为历史上的温泉,那么,热海便是地理上的温泉。
(2)伊豆,是男性火山之国的代表。
13.作者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叙述了奈良、源赖朝和幕府末期的伊豆,这样安排有何作用?(6分)
14.有人认为本文最后一段仅是承接上文叙述伊豆在日本造船史上的作用,就整篇文章说,缺少一个总结全文的段落作为结尾。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1.在作者的眼中,伊豆是诗的故乡、日本历史的缩影、南国的楷模、画廊、花园和游乐场。(2分)作者把对伊豆的这些不同感受,排比并列,互相映衬,突出了伊豆的美和非凡的气韵。(2分)
12.(1)修善寺历史悠久,是日本历史的缩影,是伊豆由可怕的流放地变为旅游胜地的见证;热海是伊豆四大温泉之一,是美丽伊豆的要素之一。(3分)
(2)伊豆是人格化的,有着男性的威力,是伊豆美的一种独特展现,是日本这个火山之国的典例。(3分)
13.①从历史角度切入,使读者对伊豆的认识更加全面,伊豆的形象更加丰厚、真实,增加了伊豆的历史底蕴,丰富了文章的内涵;(3分)②与前文描写的当下的伊豆形成鲜明的对比,历经沧桑的伊豆成为现在的旅游胜地殊为不易,作者暗示人们应该更加珍爱美丽的伊豆。(3分)
14.示例一:不同意。(2分)作者已经从多个角度立体介绍了伊豆,写尽了伊豆个性诗意的美,行文到此戛然而止,令读者沉浸在对伊豆厚重历史的体味中结束全文,看似平淡却意犹未尽,更得行文之妙。(6分)
示例二:同意。(2分)此处应该添加一个总括性的结尾,既达到照应开篇的目的,又能形成一个“总—分—总”的圆形结构,更能体现行文的严谨,如此结尾,让人顿生突兀之感。(6分)
(本题为探究性试题,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满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