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周先生》阅读答案
陈从周先生
梓室,乃赵朴初先生为陈从周书斋起的名字。典出于厚的《梓人传》。盖先生工木土,故赵以梓人称之。陈从周喜甚,晚年以梓翁自喻。
梓室,实为陋室。“陋”到仅七平米方圆,但文房四宝俱备,书香充盈。“文革”期间,陈从周白天要进“牛棚”,扫厕所、打杂,晚间归来,家人怕他太累,又担 心他写文章再遭横祸,劝止。但陈从周却常背着家人,半夜起床,挑灯展卷,或夜读或挥毫,将他对古园林事业的研究心得,用蝇头小楷倾洒稿笺。穷十年之功,完 成皇皇八十万言的《梓室余墨》。这是他国林小品之集大成者。他的《说国》先后被译成英、日、德、法、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仅日本,就有六家出版社同时翻译了 他的这本著作。
陈从周以古园林专家名世。他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造诣颇深,其散文有晚明风格、诗词清丽可诵、书画秀润清逸,还擅昆剧。他交友极广,与建筑大师梁思成、贝聿 铭,书画名家张大千、王蘧常,以及京昆大师梅兰芳、俞振飞等社会名流过往甚密。他凭借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把中国古园林艺术的诗情画意诠释得淋漓尽致。
他是匠人。土木匠,教书匠。
作为土木匠,他走出梓室,考察、修建古建筑及园林工程,事必躬亲,足迹遍踏大江南北;作为教书匠,“传道、授业、解惑”,他把梓室作为教室,常把研究生带 回梓室,让学生们看他大学时代的作业、笔记,看他的书画作品,看他那《梓室奈墨》的蝇头小楷长卷……为他们上一堂无言的“勤奋课”。“板凳要坐十年冷”。 他认为,学问之道在于德,有德者,虚怀若谷;想做事业,惟勤是途。
他反对文、理分科太死,倡导文理应互通,提倡多读书,读与专业相关、甚而是专业以外的书。由博返约。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为让学生融通传统文化之 间的关系,他出奇招,上世纪50年代便把昆曲引进课堂,建议学校开办昆曲研究班,并请昆曲名家到校园进行传授。为陶冶学生的情操,他自掏腰包请学生去听昆 曲,体味古园林建筑与昆曲在艺术趣味上的亲缘关系。在他的启发下,昆曲大师俞振飞也请他到昆曲学校讲授古园林建筑。他讲“园境与曲境”,提倡“曲师知园, 园师懂曲,园中拍曲,曲中寓园”,建议戏校学生到苏州园林中体昧古典戏剧之美,去感受“游园”“惊梦”中一招一式的源泉。
他在谈到大园林与小园林的区别时说:“大园林宜动观,如浏览水墨长卷,小园林宜静观,如把玩扇子和册页”;在论述园林应由艳丽而素雅时说,如女孩子“小时 候喜欢红皮鞋,大了喜欢白皮鞋”;在讲授园林造型收头处理的重要性时说,“比如旧时相亲,‘男看皮鞋,女看头发’;称赞朴素的空间效果是“贫家勤扫地,贫 女勤梳头”;在阐述保护古建筑与营造新建筑两者的关系时,以“土要土到底,洋要洋到家”一言概括。他游刃雅俗之间,以至他的众多学生在缅怀先生时都说: “十几年过去了,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上课的生动情景。”
他在《苏州园林》中写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1958年,他向苏州市政府呼吁抢救网师园。市政府很重视,立即行动,予以修葺。在这非常 年代,全国大炼钢铁,有人要拆苏州城墙,用墙砖砌小高炉。陈从周坚决反对,尽管他振臂疾呼,但无人回应。当时北京批判梁思成,陈从用也被作为中国营造社的 外围分子加以批判。
为江南园林,陈从周吃足了苦头,但他并没有接受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苏州修复名园。陈从周认为苏州曲园的文化含量最高,是晚清学者俞樾的故居。于是他 联络叶圣陶等八位社会名流提议修复。苏州政府请他审核行将开放的“苏州古典园林艺术陈列室”,他顺便考察了艺圃、环秀山庄和拙政园等景点,发现了不少问 题,回沪后在媒体上发表《苏州园林今何在?》一文,严肃地批评了苏州园林商业化的世俗之风。1991年他考察有“江南华厦,水乡名园”之誉的同里的退思 园,发现固旁有座水塔,大煞风景。所幸苏州有关方面对陈从周的意见十分重视,对他提出异议的地方都及时地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清理,使苏州园林大有改观。
1978年,他主持了中国第一个整体园林出口项目,以苏州网师园的园中国——殿春簃为蓝本,按照苏州园林的风格,建立一个独立的庭院,并起名为“明轩”。 方案得到美国认可后,于1980年5月把“明轩”搬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让美国人一睹中国园林的风采。1999年苏州古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人尊重、热爱陈从周,聘他为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顾问。他欣然接受,并题“述古还今”四字,表达他古园林应继承和发扬并重的理念。
陈从周热爱苏州园林,把她视为生命的一部分。且看他对苏州园林的一段描述:
我曾以宋词喻苏州诸园:网师园如晏小山词,清新不落俗套;留园如吴梦窗词,七宝楼台,拆下不成片断;而拙政园中部,空灵处如闲云野鹤来去无踪,则是姜白石之流了;沧浪亭有若宋诗;怡园仿佛清词,皆能从其境界中揣摩而得之……
(摘编自张昌华《纪念陈从周先生逝世五周年》)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陈从周先生不仅是园林建筑专家,还擅长书画、诗词、散文和昆曲等,学养丰厚,多才多艺,在国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力。
B.作者回顾陈从周先生撰写《梓室余墨》的经历,意在赞颂他安贫乐道、不以被迫害为苦的淡泊情怀,凸显他在园林艺术方面的成就。
C.从陈从周对“园境与曲境”的阐述看,他认为古园林建筑与昆曲艺术可以取长补短,习昆曲者也应有一定的古园林常识。
D.陈从周先生为保护苏州园林奔走呼号,并通过“明轩”这一作品展示了苏州园林的魅力,苏州园林最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他功不可没。
E.陈从周以诗词比喻苏州园林,典雅生动,颇具见识,表现出苏州园林风格迥异、境界各一,或清新空灵、或浑然天成等特点。
16.从文中看,陈从周先生作为“教书匠”,在教书育人方面有哪些特点?(6分)
17.文中较多地叙述了陈从周与苏州园林的往事,这对表现传主形象有何作用?(6分)
18.你认为陈从周在园林艺术方面最有价值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阐述充分,有一定说服力。(6分)
(1)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
(2)昆明滇池是我国主要的名胜风景区之一,滇池四周不少地方被填平,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有一年,陈从周应邀参加滇池之畔一个高级宾馆的落成典礼。有关部 门再三恳请陈从周题词留念,他踌躇再三,在一张展开的宣纸上,大写了“回头是岸”,在场人不解其意,只知出自名家手笔,当属殊荣。陈从周每每忆及此事,感 慨万千:“哪能一切向钱看,我写‘回头是岸’,潜台词是滇池再这么填下去必将是‘苦海无边’,破坏生态平衡,乱建筑,必遭大自然的报复,将子孙饭提前吃 了,到时后悔也不行了。”(尚虞人《“中国园林之父”陈从周》)
参考答案
15、B C(B项“意在赞颂他安贫乐道、不以被迫害为苦的淡泊情怀”分析错误,这段文字主要表现陈从周先生即使身处困境,也要潜心研究的执着;C项“可以取长补短”曲解原文,未能理解“亲缘关系”的内涵)
16. (6分)①注重言传身教,激励学生谦虚勤学;②强调博学多识,重视传统文化的相通性;③授课深人浅出,能生动灵活地教诲学生。(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7. (6分)①介绍传主经历,突出陈从周在古典园林保护和研究方面的卓越建树;②凸显传主品格,表现其耿介不屈、捍卫传统文化的独立人格;③表现传主影响,表达对陈从周学术及人格的由衷敬意。(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6分)
答案示例1:我认为陈从周先生最有价值的观点是注重园林艺术与古文化的相通,从而使园林更具意境,更有内涵。教授园林艺术,他希望学生能学习昆 曲,体味古园林建筑与昆曲在艺术趣味上的亲缘关系。研究中国园林,他提出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进而求其本、究其源。这样的观点可以说抓住了园林艺术的本 质,可以使学习者得其精髓,建造者免走弯路。对文化的触类旁通是一种能力,懂得古文化和园林艺术的共通性,我们便会多一份照耀心灵的感悟。
答案示例2:我认为陈从周先生最有价值的观点是“述古还今”,古园林应继承和发扬并重。以苏州园林的保护和发展为例,他倡导修复晚清学者俞褪的故 居,反对苏州园林商业化的世俗之风,又积极地通过“明轩”把苏州园林介绍到世界,使苏州园林名扬天下。面对滇池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恶性开发,他愤而写下 “回头是岸”,发出不尊重历史和自然,终将“苦海无边”的警告,其情感人。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继承和发展的矛盾处处可见,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懂得“述古 还今”四个字的分量。
观点合理,2分;能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合理阐述,2分;阐述充分,有说服力,2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