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交辉
祝肇年
人的喜怒哀乐,无不是在特定环境中展现的。触境生情,因情见境,客观生活存在着情境交辉的辩证关系。
《西厢记》这出戏主要是写莺莺和张生的离情别绪,王实甫却能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楚楚动人。他紧握情境相生的艺术原则,深入细腻地描绘了崔、张的离别之情。
《西厢记》是古典戏曲中情境交辉的最好的典范,尤以《长亭送别》为最。
景是属于境的,人可以离景,却不能离境。只有从写境的意义上去写景,才能正确处理景与情的关系。《长亭送别》的作者,是把景作为与情密切相关、与人物活动 不可暂离的特定环境来看待的,所以他笔下的景,使你感到人在境中,这就真实可信。景只有给人以境的实感时,它才能发生传情的效用。从《长亭送别》全篇来 看,作者勾画的是一个深秋、暮色、长亭、山野的环境总体。单看,句句是景;总看,句句是境。它不仅使你感到情,同时也看到境,秋境与离情浑然一体。
把景作为境来写,《长亭送别》它是把人物全部包笼在秋山落日的景色之中。如写莺莺去长亭的途中,开头是“碧云天,黄花地”,从景色入手,下面才写她 奔向长亭。这样就把莺莺在途中的离情别绪,包笼在一径秋光之境了,形成情与境的交融。它写离筵,先写“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接着才拈出“酒 席上斜签着坐的……”。首先渲染出暮秋凄苦之情,把整个离筵用秋的萧条气氛笼罩起来,使秋境和离情统一,愈显悲苦。《长亭送别》的写景,是作为一个完整的 秋境来部署的,不是为了抒情杂凑景语。崔、张的离情是从秋意凄然的环境整体中显现出来,这就形成全篇的统一色调。
《长亭送别》的整体是情境交辉,但整体是由局部的具体情境组成的。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出属于局部的此时此地之境,此时此地之情。它把莺莺的离愁别 情放在四种不同的环境中作了境异情殊的描写。开始,莺莺乘车去长亭,她眼中的枫林红叶是离人的泪血,垂柳长条是拴征马的缰绳,碧云、黄花、西风、归雁、车 儿、马儿,凡途中景物,无一不是传情寄恨的标记。这是特定的途中之境与莺莺之情的合一。长亭离筵,环境一变,情随境转。作者用细腻传神之笔,从莺莺的眼睛 里写出张生的委曲难言之情:“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两人席间,偶然目光一碰,发觉张生暗暗流泪,又怕 被人看出,赶快低下头,装着整衣的样子。这种细腻隐微的情绪,正是离筵特定之境与张生之情的合一。再下,曲终人散,在四顾无人之境,莺莺才可以向张生倾诉 私情,“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多么一往情深!有此境方有此情。最后,张生远去,独留莺莺,人远山遥,含情凝望,“四围山色 中,一鞭残照里”,她极目寻找张生远去的影像,偶然见征马在残阳里闪现,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之中,留下的是一片阒寂。此又一境。景随人远,情随恨长。
还必须注意,无论写景写情,《长亭送别》的语言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是作者心血的结晶,这也是达到情境交融必不可少的条件。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句句是景,只一“泪”字是情。但一个“泪”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闪耀出别离的泪光,它 们都成了传情之物。
《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情境交辉,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6.下列对“情境交辉”这个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在特定环境中展现的。触境生情,因情见境,情境交辉的辩证关系存在在客观生活中。
B. 景是属于境的,人可以离开景,但却不能离开境。要想正确处理景与情的关系,只有从写境的意义上去写景,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C. 景只有给人以境的实感时,它才能发生传情的效用。
D. 无论写景写情写境,作品的语言都得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是作者心血的结晶。
7.下列不能解释“《西厢记》是古典戏曲中情境交辉的最好的典范”原因的一项是
A.《西厢记》主要是写莺莺和张生的离情别绪,王实甫紧握情境相生的艺术原则,深入细腻地描绘了崔、张离别的委婉之情,写得充满诗情画意,楚楚动人。
B.《长亭送别》的作者,把景作为与情密切相关、与人物活动不可暂离的特定环境来看待的,他笔下的景,使你感到人在境中,真实可信。
C.《长亭送别》的写景,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秋境来部署的,有全篇统一的色调,写景不是为了刻意抒情,崔、张的离情从秋意凄然的环境整体中显现出来。
D.《长亭送别》整体的情境交辉是由局部的具体情境组成的。作者精心具体地把莺莺的离愁别情放在四种不同的环境中作了境异情殊的描写。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亭送别》勾画的是一个深秋、暮色、长亭、山野的环境总体,单看是景,总看是境,秋境与离情浑然一体。
B. 莺莺去长亭的途中,开头从景色入手,写“碧云天,黄花地”,再写她奔向长亭,这样就把莺莺在途中的离情别绪包笼在情与境的交融的秋光之境中了。
C. 作者写长亭离筵细腻传神,从莺莺的眼睛里写出张生的委曲难言之情,此处没有写景烘托,是“曲终人散”写景前的过渡,尚不算“情境交辉”。
D.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景都是传情之物,得益于“泪”字, “泪”字,使全篇景物都附着别离之意。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6. D(D项不是讲“情境交辉”这个概念的,原文是把它当作作品达到“情境交辉”的条件来说的,任何优秀的作品都得锤炼语言。)
7. A(A项是总说《西厢记》具有“情境交辉”的特点,B、C、D项分别对应第四、第五、第六段,是具体表现。)
8. C(C项虽没写景,“离筵”仍是整体情境中的四种具体情境之一,仍是“情境交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