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现代文阅读答案 >

《楚汉》阅读答案

时间:2016-03-09

楚汉

豫南古城潢川,在春秋时代,属于黄国都城。黄国地处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界处,因而楚文化的骚狂和中原文化的雄傲构成黄国百姓特有的性格特征。王实味就在这里出生成长。

1923年秋,十七岁的王实味考取河南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但由于家庭贫寒,他仅在此读了一年英文,就不得不辍学。

  恰逢河南省邮政局公开招考邮务生,考试科目是中文、英文作文和英语口语。待遇优厚。王实味以第一名被录取。这工作在一般人看来是求之不得,可对这位好学上进的青年来说却实非心之所愿。果然,1925年夏天,稍有积蓄的王实味辞去工作,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预科。

  王实味在驻马店邮局一年的生活情况,我们无从知晓,但他后来留下一部中篇小说《休息》,却以自传性日记体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他这一年中青春的苦闷。

  《休息》由名为黄秋涵的青年写给友人实徽的十一封信组成。小说烈焰般的情感展露出作者超凡的才华。秋涵在信中解剖说自己有着“暴烈的火性,急躁的性情”,他不断阅读《创造周报》《东方杂志》等进步报刊,自以为是“自觉的青年”,这都可看作是青年王实味的实况。

  秋涵在第八封信中表示:“我们青年的使命就是要用我们的力拯救阽危的祖国,改造龌龊的社会,乃是我们应有的唯一的目标与责任。” 青年王实味对黑暗社会的愤激与痛恨,搏击社会的理想和热情跃然纸上。

考入北大后,王实味就开始了自己的文学旅程,创作小说并翻译外国文学名著。

  王实味最早投稿的短篇小说,是他描写极具故乡潢川风土人情的《杨五奶奶》。徐志摩当时任《晨报》副刊主编,将王实味的这篇并不成熟的小说置于篇 首,表现了他对文学青年提携的热心。中篇《休息》也是被徐志摩编入自己主编的丛书出版的。虽然徐志摩在王实味的文学道路上扶持有加,但王实味对他并不阿 附。

  有一次,因书稿的事王实味约好

  王实味虽然那时发表了一些作品,但毕竟不是名作家,靠挣稿费养家糊口毕竟捉襟见肘,日子虽然拮据,但王实味也有“大方”的时候。有一次,他兴冲 冲地领回三十元稿费,回家推门一看,只见屋内一个男子拿着值钱的东西正准备往外走,大白天行窃!王实味气极了,怒目而圆睁,抱住已放下东西想冲出门的窃 贼。窃贼挣脱不得,“扑通”跪在地上,哭诉自己苦衷:儿子重病在床,无钱求医,才出此下策。王实味不信,当即拉起窃贼一起去他家核实情况。果然,破烂不堪 的家中一个孩子正发着高烧躺在床上,很是凄惨。此时,王实味的气愤荡然无存,他掏出全部大洋交给窃贼,要他赶紧送孩子去医院。后来,窃贼带着已病愈的孩子 提着礼品来道谢,王实味却坚决不收,只劝他改过自新。

有一天,王实味送稿到中华书局,在交稿间隙,他翻看自己上次交来的译稿,一看不禁火冒三丈,原来,钱姓编辑在王实味的译稿上做了一些改动。王实味激 烈地指责钱编辑不懂装懂弄巧成拙将文章改坏了。谁知钱姓编辑竟口出恶语。王实味当场拿回译稿,撕碎与中华书局的译书合同,拂袖而去。

中华书局是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出版机构,人们以能在这里出书为荣,书局已给王实味出过几部书,签定长期译书合同,大半等于有了铁饭碗。王实味竟敢撕掉合同,真是性如烈火。

(摘编自黄昌勇《楚汉狂人王实味》)

相关链接

①王实味(1906—1947年),原名诗微,笔名实味。1942年3月,延安,马列著作翻译家、中央研究院中国文艺研究室特别研究员王实味,在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杂文《野百合花》。文章分四个部分,

②《野百合花》所表达的理想诉求,归结起来无非是“平等”、“民主”和“人道主义”。 而且,他对这些理想诉求的理解也是十分质朴和大众化的,这是当时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一类激进知识分子的共性思想特征。然而相对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来说,是带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

(摘自董国强《“王实味现象”解析》)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因为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豫南古城潢川,王实味的性格也带着点古黄国百姓特有的性格特征——狂傲。

B.青年时期的王实味是一个不满于黑暗的社会现实,有着改造社会,拯救国家的远大理想的进步青年。

C.王实味在与他人交往时,一旦意见不合,便勃然大怒,拂袖而去,有点缺乏中国人所推崇的“温良恭俭让”的

D.王实味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有幸得到徐志摩的提携,他的作品《杨五奶奶》《休息》《还乡》都是由徐志摩帮助出版的。

E.本文选取王实味人生的若干事件,主要表现了他爱憎分明、性如烈火、心地善良等性格特点,刻画了一个个性鲜明的文人形象。

(2)文章开头介绍王实味的故乡潢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述。(6分)

(3)“楚汉狂人王实味”的“狂”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6分)

(4)回忆王实味的文章很多,各有褒贬。因他写过一篇极有争议的杂文《野百合花》,有人

称他是“带刺的野百合”,你怎么看待这一称呼?谈谈你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12.(1) B E(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D不给分。A项,原文

说“王实味就这里出生成长”不等于“从小到大一直”,文中也没有进一步说明;C项,王实味心地善良,慷慨帮助穷人,属于“良”;D项,《还乡》是王实味的译著,作者哈代。说是他的作品表述不严密。)

12.(2)①呼应文题。潢川,地处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界,呼应“楚汉”;当地百姓性格

特征王实味也具有,呼应“狂人”。

②铺垫下文。王实味出生于此,性格特征有地域特点,为下文王实味的表现做铺垫。

③增添了人物的传奇色彩。(答对前两点各给3分,若答第三点也可给1分)

12.(3)①性格热烈(暴烈),痛恨黑暗现实,具有搏击社会的理想和热情。并能为理想付

出实践。比如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楚文化的骚狂精神亦包含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诚实、率性。将自己的不满公开地表达出来。不因为徐志摩对自己的提携,不以自己是后辈而有所顾忌,隐忍不发。

③坚持原则。虽然书局的合同可以保证衣食,但也决不允许外人随意修改自己精心翻译的稿件,为此宁可物质上受损失。

④仗义疏财。对不认识的人,甚至是窃贼,也愿意拿出大笔稿费加以帮助,全然不顾自己的拮据。(一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

12.(4)觉得这个称呼很合适。(1分)王实味心的善良,有社会责任感,诚实率直 不伪饰自己,不圆滑世故,坚持自我,有着百合一样的美好品质。名 气也远不如徐志摩等名家响亮犹如山谷中的野百合。(2分)王实味性如烈火,一言不合,拂袖而去,爱憎分明,绝不苟且,不容易为周围人接纳,因而像带刺的野 百合。(2分)写过在社会上影响颇大的文章《野百合花》。(2分)因而,我觉得称他“带刺的野百合”十分合适,准确概括了他的特点,很能代表这个人。(1 分)www.YuLu5.com

或者:觉得这个称呼不合适。(1分)“刺”意味着会伤及无辜,但王实味爱憎分明,坚持原则,只有那些违背原则的人才会被“刺伤”,对于好人,值得尊敬的人,他不会“刺伤”别人。(只要言之成理都可酌情给分)


相关文章
上一篇:《一个星期以后,我走过那条小街》阅读答案
下一篇:刘斌立《转场的哈萨克》阅读答案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