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 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 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 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 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使还,求知扬州 知:治理
B. 亲按问之 按:按照
C. 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 谏者或讦而过直 讦:指责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以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B. 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
C. 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
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D. 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
岂管仲之谓乎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 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 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9.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⑴ 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⑵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⑶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史记·管仲列传)(3分)
10.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6. B(按:审理。)
7. A(A.均为连词,“因为”。B.前为转折,后为并列。C.前为“并且”,后为“将要”。D.前为代词,代指“舜”,后为助词,提宾标志,无实义。)
8. D(由原文“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因以讽谏”可知,刘敞“折服”皇帝的方式不是“犯颜直谏”而是“讽谏”。)
9. ⑴(走这条路线)非常直接又不费力气,不需要多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老路?(评分细则:“径”“抵”各1分,“何为”句式1分,句意1分)
⑵王甲知道(刘敞)可以为自己洗刷罪名(伸冤),才敢说出真相。杀人的人却原来是有钱人家陈氏。(评分细则:“直”1分,“者……也”判断句1分,句意1分)
⑶我曾经多次从政多次被国君贬斥,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是因为生不逢时。(评分细则:“于”1分,“不肖”1分,判断句1分)
10. ①对路况了如指掌;②知识渊博,引经据典。(每点2分)
另一套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 将论囚 论:讨论
C. 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 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参考答案】B
B的“论”是“评定”之意。
5. 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 ①且 ②则 ③所 B. ①以 ②于 ③因
C. ①且 ②则 ③因 D. ①以 ②于 ③所
【参考答案】B
选 项中,①和②是保持一致的。所以①和②只需要会判断其中一句即可。①中指王尧臣为了避嫌,就把刘敞排为第二名。“以”字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的意思, 而“且”要么递进要么并列要么让步,这里都不通。排除AC。直接看③。③中刘敞陪伴英宗读书,利用历史故事和典籍来讽谏的意思,“因”和“所”都有凭借的 意思,但是这句凭借的内容在前,行为目的在后,用“因”字比较恰当。“所”引导的凭借,往往凭借的内容在后。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B. 帝食新橙,命赐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C.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其若是,孰能御之
D. 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何由知吾可也
6.D 【A.才/是 B.代词,他/助词,取独 C.代词,他/表假设,如果 】
7.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 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参考答案】C
实在是太喜人的一道题。听过新东方高考语文课的学生应该觉得轻而易举。整个句子延续了“四六”的基本句式,去掉人名“尧”、副词“惟”、语气词“耳”,都是四字结构!又对仗整齐——“天地享之”“百姓戴之”。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 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 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 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参考答案】D
此 题相比往年,难度下降。考查题干信息与文本的信息对应,考查文意理解、疏通能力。A提到征作他用、经过努力与归还百姓三点,一头一尾都能在文中找到对应, 经过努力体现在“发运使争之”。发运使是官名,他不同意刘的做法,但“卒以予民”,可见是刘使他折服,自然刘也是经过努力的了。B中任职地扬州与永兴军 (西安)都是对的,扬州雷塘一事,永兴军范伟一事,都可说明“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C主要是翻供,这一点在“即变前狱”中非常明显。D中“犯颜直谏”错 误,而是用典籍和历史故事来“讽”谏。
9.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参考答案】(道路)非常笔直、好走,用不到几日便可抵达中京,因为什么缘故要走这条路呢?
关键字词“径”,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翻译为“笔直的”;“易”,与语境切合,翻译为“好走”;“道”,名词作动词,翻译为“走”。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参考答案】王甲知道刘敞能为自己申明冤屈,才敢告发,原来杀人的人,是姓陈的富人。
关键字词在“直”、“乃”、“盖”。“为己直”是为王甲做主,结合字义翻译为伸冤、洗冤。“乃”可以是“才”或“于是”,这里表条件,译为“才”。“盖”之后为原因,且此处用了一个判断句式,翻译时要注意。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4分)
(3) 重视学校的教育,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反复叮咛他们,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4分,状后1分,谨、悌、颁各1分)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参考答案】契丹人的叹服,是因为两件事。一是刘敞能记忆地图,准确地说出道路的不妥当。一是大家都不认得的野兽,刘敞不但认得,还能引用古书来例证。
在文中第二段中找。段中讲到两事,一是带路,一是认兽。
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
刘敞,字原父。庆历年间进士,廷试时得了第一名。编排官王尧臣,是他的内兄(妻子的哥哥),为避嫌疑就将刘敞列为第二名。(刘敞进士及第之后)任蔡州通判,一直升到集贤院学试,考功员外郎。
(有一次)刘敞奉命出使契丹,他向来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给他引路,从古北口到柳河,弯弯曲曲走了近千里,想要夸耀契丹的险峻遥远。刘敞质问翻译说: “从松亭赶到柳河,(道路)非常笔直而且好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此路呢?” 译人向导相互看着,又惊又愧的说:“确实如此,但是通好以来,设置的驿道就是这样的,不敢擅自改变。”顺州山地中有一种奇异的野兽,长得像马却能捕食虎 豹,契丹人不能识别它,问刘敞。刘敞回答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并说明它的声音形状,并且背诵《山海经》和《管子》中的描述晓谕他们,契丹更加佩服他。 出使回朝,请求出任扬州知州。
扬州的雷塘,即是汉代称雷陂(的地方),以前是民田。后来官府用来蓄水而不用其它地方的田来补偿,许多农 民没有田耕而失业。然而雷塘已经决口破败不 能再蓄水漕运了,州府决定重新开垦为农田。刘敞根据唐代的旧田契,全部发还给农民,发运使为此争论不同意,刘敞最终还是把田地还给了农民。天长县审问王甲 杀人一案,随后定案,刘敞看案卷觉得有怨情,王甲害怕狱吏,不敢为自己申辩。刘敞将此案交付户曹杜诱,杜诱不能查实平反,而强加的罪名更加牢固。将要批决 定罪,刘敞说:“此案冤枉。”并亲自审问王甲。王甲知道刘敞能替自己申诉冤屈,才敢告诉刘敞,原来杀人的人,是富人陈氏。此事(在民间)传开,都认为刘敞 神明。
刘敞因为议论政事与众人相违背,请求任永兴军知军,授为翰林侍读学士。大户人家范伟以奸诈手段获取利益,贪污同姓各户的赋税五十 年,挟制官府,几次 犯法。刘敞极力惩治范伟的罪行,范伟伏罪。还未给范伟施刑,刘敞被召回朝廷,判三班院,范伟马上推翻前案,过四五次,最终将他交御史判决。
刘 敞侍奉英宗讲读,每次讲解造字时引经据典,用委婉的言词进谏。当时两宫正有小人挑拨离间,进谏的人有时揭发别人的过失而过分直率。刘敞讲读《史记》,读到 尧把天下授给舜时,拱手而说:“舜在微贱之时,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英 宗起身改变容态,了解到刘敞是以义理劝谏。皇太后听说了,也十分欢喜。
长期的劳作使刘敞眼睛昏花,多次休假。疾病稍好期间,又请求出任外职,任为汝州知州,随即改任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去世,享年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