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言文阅读答案 >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比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时间:2016-03-23

[古文阅读]

甲文:吴 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 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

乙文: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太祖揽辔谓诸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  (节选自《宋史·太祖本纪》)

【注释】:①命出师御之:(朝廷)命令(太祖)率领军队抵御敌人。宋太祖赵匡胤,大宋王朝的建立者。960年,他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  定都开封。②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军队里一名懂得天文的人苗训招呼门吏楚昭辅看太阳下面还有个太阳,黑光来回摇动了很长时间。③宣言策点检为天子:当众宣布策立点检做皇帝。点检,指太祖赵匡胤,后周时赵匡胤曾官至殿前都点检。

8.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尉果笞广( ▲ )        (2)祭以尉首( ▲ )

(3)次陈桥驿( ▲ )        (4)或止之  ( ▲ )

9. 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要标一处)。(1分)

   而 戍 死 者 固 十 六 七。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       

(2)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

        ▲         

11. 根据你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将下面的一段文字补充完整。(3分)

“为坛而盟”的陈涉与“黄衣加身”的太祖,都很注重宣传策略:陈涉“召令徒属”时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石破天惊的一问,表现了陈涉  (1)▲    的精神,有极大的鼓动性;太祖“号令”中说,不得惊犯太后与主上、  (2)▲      (3)▲     ,这样约法三章说明赵匡胤是一个有情有义、奖罚分明的人。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8.(4分)(1)用鞭、杖或竹板打,鞭打(2)用(3)到,驻扎,行军在途中停留(4)有人

9.(1分)而戍死者 / 固十六七。

10.(4分)(1)于是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这是依从人民的了愿望;(2分)

   (2)太祖还没有来得及答话,就有人把黄袍加在太祖身上。(2分)

11.(3分)(1)追求平等自由(敢于反抗 勇于改变命运 叛逆)

   (2)不得侵凌大臣      (3)不得侵掠朝廷府库、士庶之家

 

   附乙文译文:显德七年春天,北汉勾结契丹进犯后周,朝廷命令太祖率领军队抵御敌人。大军到达陈桥驿,军队里一名懂得天文的人苗训招呼门吏楚昭辅看 太阳下面还有个太阳,黑光来回摇动了很长时间。这天下半夜,军中将士集中在驿门前,当众宣布策立点检做皇帝,有人劝阻将士,大家也不听。天快亮的时候,将 士们来到太祖寝室外,太宗进入房间向太祖报告外面发生的事情,太祖起身。军校们手里拿着兵器排列在庭院中,说:“现在军队没有主人,我们愿意拥立太尉当皇 帝。”太祖还没有来得及答话,就有人把黄袍加在太祖身上。大家围着他下拜,高喊万岁,立即扶太祖上马。太祖拉住马缰绳对将领们说:“我的号令,你们能够听 从吗?”众将下马答道:“一定听从命令。”太祖说“:太后、皇帝,我都北面侍奉他们,你们这些人不能惊扰冒犯;各位大臣都是我的平辈同事,你们不得侵犯凌 侮;朝廷的府库、官宦百姓的家庭,不得侵犯掠夺。听从命令有重赏,违抗命令就杀你们的头。”将领们都再次下拜,严整队伍返回开封城。

10852>《陈涉世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0668>司马迁《报任安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相关文章
上一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对比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下一篇:《孔乙己》《范进中举》比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