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阅读答案 >

吕温《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聂夷中《田家》比较阅读答案

时间:2015-10-10
吕温《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聂夷中《田家》比较阅读答案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
吕温
绿原青垄渐成尘,
汲井开园日日新。
四月带花移芍药,
不知忧国是何人。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
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
官家已修仓。

    【注】斸(zhú):大锄,这里作动词,掘的意思。
(1)请简要分析上面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4分)
 (2) 从炼字的角度,简要赏析《田家》中“未”和“已”的艺术表现力。(3分)
参考答案
(1)异:吕诗直抒胸臆,[1分]结句(第四句)强烈谴责只顾自己享乐的权门不恤民苦、不忧国事的丑恶行径。[1分]
聂诗间接抒情(即事抒情),[1分]全诗只摆事实不发议论但揭露讽刺之意不言而喻(“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1分]
(2)两字呼应,构成鲜明对比,[1分]表现农家渴望收成的焦灼如焚、官家征敛租赋的迫不及待。[1分]作者的忧民悯农之情跃然纸上。[1分](只答一个不给分。)

【对比赏析】
《贞元十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赏析
  首句“绿原青垄渐成尘”,落笔便把题中“旱甚”二字,变成生动的形象映入读者眼帘,让人们看到土地龟裂,禾苗枯焦,黄尘四起的严重灾情。一个“渐” 字,说明旱情的发展是有一个缓慢的过程的,也透露出当权者并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来抗御旱情。从下文的“汲井”二字更可见出,只要执政者措施得力,旱象是不会 发展到如此严重地步的。第二句“汲井开园日日新”,紧接上句而来,但这里所书的“汲井开园”者并非焦虑于垅亩之间的农民,而是指“权门”贵族。这里的“日 日新”与首句中的“渐成尘”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愈显出达官贵人们所真正关心的不是社稷百姓,而是一己享乐。
  第三句“四月带花移芍药”,写出在严重旱灾面前“权门”的所作所为,点出题中“移芍药”三字。 “权门”所忙碌的是“移”花,而农民所忙碌的则是抗旱保苗。
  结句“不知忧国是何人”,是诗人针对“权门移芍药”一事所抒发的感慨。“权门”本有君命在身,大权在握,却置民生于不顾。“不知”二字是明明知道,却故作糊涂,含有浓烈的讽刺意味。“忧国”二字是诗人思索问题的核心。
  除了把深刻的政治思想附丽于鲜明的艺术形象这一特色之外,这首诗的诗题对诗句的提领也颇值称道。诗句中并没露出“权门”的字样,诗题中点明“移芍药”的主体是“权门”,读者就可以明白“汲井开园”的主体为何人,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另外,语言清新,对比鲜明,诗意含蓄,也都是这首诗歌不容忽视的艺术特色。

《田家》赏析
  此诗前二句,“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并不仅仅是只写一家父子的事件,而是高度概括了千千万万个农民的家庭,所谓“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 行”,正是农家普遍的情事;而“原上田”、“山下荒”也并不特指某山某原,而泛指已耕的熟田和待垦的荒地,从耕田写到开荒,简洁有力地刻划出农家一年到头 的辛苦,几乎没有空闲可言。十个字具有高度的涵盖力,增加了诗意的典型性。
在揭露讽刺的时候,诗人不发议论而重在摆事实,发人深省。“六月禾未秀”一句不单指庄稼未成熟。按正常的情况,四五月麦苗就该扬花(“秀”),“六月”应 已收割而“禾未秀”,当是遇到了旱情,暗示着歉收。而按唐时两税法,六月正是应该交纳夏税的时节,所以“官家已修仓。”官家修仓,本身就暗示着对农民劳动 成果的窥伺和即将予以剥夺,而这种窥伺出现在“六月禾未秀”之际,更觉意味深长。“禾未秀”而仓“已修”,一“未”一“已”,二字呼应。农家望成的焦灼如 焚,官家收租的迫不及待,及统治者的不恤民情,种种事实,俱在其中,作者的忧民悯农之心亦跃然纸上。
另,“官家已修仓”句点到为止,修仓干什么,农夫的命运将怎样,一应留待读者去想。作者省却许多气力,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相关文章
上一篇:刘驾《贾客词》阅读答案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下一篇:王士禛《符离吊颍川侯傅公》阅读答案 跃马千山外,呼鹰百战场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