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 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这首诗中共有几幅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一下。
2、诗歌第一句说“空山新雨后”,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说它是空山?
3、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女”“下渔舟”?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和作者要创造的寂静、宁谧的环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5、尾联运用典故,而取其相反之义,我们怎么理解这一句?它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1、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山秋雨图。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明月松林图。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明月清泉图。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浣洗晚归图。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月夜采莲图。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这五幅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2、 明确:因为山林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道山中有人了,所以更显得空了。“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3、 明确::①首先是为了押韵的需要,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② 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和诗情画意。诗人先写“竹喧”“莲动”,是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 现浣女、莲舟。这样“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美妙,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果,更添情趣。
4、明确:和谐。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 “王孙自可留”关于王孙的典故:《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诗人 被雨后秋山诗情画意的景物深深陶醉了,他情不自禁地感叹:芳菲的春天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也别有一番景象,也一样的美好。“随意春芳 歇”只是作陪衬,而真正的重点则是“王孙自可留”。这句话是本诗的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之感,深化了主题,同时也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另一套题
8.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6分)
9.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中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8.秋雨、秋山、明月、松、流泉、山石、竹林、青莲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清新、幽静、恬淡、优美、和悦的雨后秋山晚景图。
9. 对大自然的喜爱,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另一套题
6、“暝”的意思是 ,点明题目中“秋暝”的一句诗是 。(2分)
7、本诗颔联通过“明月、青松、泉声、泉流”描绘了一幅 的“山间月夜图”。(2分)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6. 日落/夜晚 天气晚来秋
7. 幽静雅致(或动静结合/声画相映)
另一套题
26.请找出诗中点题的句子。(2分)
27.诗中明明有“浣女”“渔舟”,为什么开篇说是“空山”呢?(2分)
28.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内容各有怎样的侧重呢?(2分)
29.请你结合课文,运用想象,用一段文字(60字左右)来描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美景。至少要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26.诗中点题的句子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分)
27.一是山中树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二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三是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派清净、空明的景象。四是这里有如世外桃源,暗合诗人远离世俗的愿望。(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分)
28. 提示:颔联侧重写物,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幽清明净。颈联侧重写人,浣女晚归,渔舟穿行莲花深处,生活着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 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正是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 托。(2分)
29.(意思对即可)(4分)
另一套题
(1)在这首诗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5分)
(2)通过诗中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5分)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9.(1) 明月、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冷石、空山。(1个意象1分,得到满分为止)
(2)通过对秋日山居生活中青松明月、翠竹青莲以及采莲女的描写(1分),写出了安静美好、闲适自在(2分),淡泊名利,远离官场、归隐的人生境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