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文阅读,完成12-15小题。(共16分)
“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 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的名称。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 “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 敖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这也是讥刺 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
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第一,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说,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如果尽是恶意,则是直率的讥刺或咒骂。一个人既拿另一个人开 玩笑,对于他就是爱恶参半。恶者恶其丑拙鄙陋,爱者爱其还可以打趣助兴。因为有这一点爱的成分,谐含有几分警告规劝的意味,可以说,凡是谐都是“谑而不 虐”。其次,就谐趣情感本身说,谐是美感的而也不尽是美感的。它是美感的,因为丑拙鄙陋乖讹在成为谐的对象时,就是一种情趣饱和的意象。它不尽是美感的, 因为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而表示惊奇和告诫。第三,就谐笑者自己说,他所觉到的是快感而也不尽 是快感。它是快感,因为丑拙鄙陋不仅带来一时乐趣。不过可笑的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讹,是人生中一种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措的情绪,所以同时伴有不快 感。 (选自朱光潜《诗与谐隐》,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谐”是喜剧的雏形,它都带有讥刺的意味,能使人们在谐笑中认清被讥刺对象的丑陋而对其深恶痛绝。
B、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这就是谐趣。
C、《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不属于谐,因为它所讥刺的对象奴隶主穷凶极恶,不符合谐的对象的要求。
D、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是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看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此谐是不具备美感的。
E、谐趣是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人们正襟危坐而形成隔阂时,它能消除隔阂,话跃气氛。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不属于“谐”的一项是 ( )
A、《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B、 《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非鸡之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非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C、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D、苏东坡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14、文中说“
15、有一则寓言故事讲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则寓言故事是否属于“谐”?请根据文意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12. 【信息整合】B、 E(A项“对其深恶痛绝”错,据原文可知,引起人们谐趣的对象是“多少有些缺陷而这 13. 【文意理解】A(《硕鼠》反映的是劳动者对统治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因此不属于“谐”的范围。)14.【概念分析】(4分)“谑”是指拿对方的缺点开玩 笑,对对方进行嘲弄。“不谑”指谐笑者对对方不尽是恶意,有一点爱的成分,含警告规劝的意味。
15.【观点把握】(4分)属于“谐”。从对象上来说,故事中的和尚不是穷凶极恶之人,又有品格方面的亏缺,符合“谐”的对象的特点。从感情来看,这个故事又带有讥刺,但又未存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