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言文阅读答案 >

苏舜钦《沧浪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予以罪废,无所归

时间:2015-07-03
苏舜钦《沧浪亭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沧浪亭记
苏舜钦
原文
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1] ,始僦[2] 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1]
一日过[3] 郡学[4] ,东顾草树郁然,崇阜[5] 广水,不类乎城中。并[6] 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13],三向皆水也。杠[7]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 钱氏[8] 有国,近戚孙承右[9] 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10] ,号“沧浪” 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 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11] ,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12] 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

注释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城南三元坊附近,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花园。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墅。北宋庆历年间为诗人苏舜钦购得,在园内 建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
[1]吴中:今江苏省,大致相当于春秋时吴国地方
[2]租赁
[3]过:拜访
[4]郡学:苏州府学宫,旧址在今苏州市南,沧浪亭就在其东面,郡国的最高学府。
[5]崇阜:高山
[6]并(bàng):通“傍”
[7]杠:独木桥
[8]钱氏:指吴越王钱镠
[9]孙承祐:吴越王钱俶的小舅子,任节度使,镇守苏州,在苏州大建园亭
[10]北碕:北边曲岸上
[11]冲旷:冲淡旷远,这里既指沧浪亭的空旷辽阔的环境,也兼指淡泊旷适的心境
[12]闵:同“悯”,悲悯。
[13]寻:长度单位
[14]锱珠: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译文
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
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 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 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 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
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 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 是太庸俗了吗!
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 开。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 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 认为已经超脱了。

作者简介
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父耆,有才名,尝为工部郎中、直集贤院。舜钦少慷慨有大志,状貌怪伟。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舜钦与河南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俊多从之游。北宋诗人,号沧浪翁。政治上属革新派,因而遭诬陷,削职为民,流寓苏州,筑沧浪亭。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2)迨淮南纳土
(3)国富兵强,垂及四世
(4)极一时之盛
    2.下面句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B.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C.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D.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3.沧浪亭是谁建造的?又是谁重建的?重建后曾改名为什么?
    4.“沧浪亭”得名于《沧浪歌》。请填写完整《沧浪歌》,并回答问题。
    (1)《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_____;沧浪之水浊兮,_____。”
    (2)这首民歌隐含着_________的意思。
    5.能表明文章主旨的是哪句话?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环绕  (2)等到  (3)流传  (4)尽
    2.D
    3. 苏子美建造。文瑛重建。重建后曾改名为大云庵。
    4. (1)可以濯我缨    可以濯我足
      (2)退隐不仕
    5.“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之后,不与其澌然⒅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由此可以看出,士人想要流传美名到千年之后,不想像冰块那样一下就完全消失,那是有另有原因的呀。(指道德文章)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阜广水          崇:高
   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适:到……去
   C.不亦鄙哉          鄙:鄙陋
  D.予既废而获斯境    废:(被)罢黜
[参考答案]  B
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予以罪废,无所归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代词,……的地方;名词,处所)
  B.杠之南,其地益阔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助词,的)
  C.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在,到;介词,比)
  D.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对于;形容词词尾)
[参考答案]  B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
      靠近水边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
   B.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
   C.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
   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情感充塞在内心,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
     (读、思;直译、意译)
[参考答案]  C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
   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
   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D.尾段作者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
[参考答案]  D

10.《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200字左右)(10分)
评分原则:有明确的看法,且能有理有据地分析,语言通顺,得8—10分;有看法,分析不具体,语言通顺,得5—7分;看法不够明确,也缺少具体分析,语言不够通顺,得1—4分。
答:
    在我看来仕途失意后,比起屈原的投江自尽,寄情山水是让心灵得到解脱。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如今有了清闲的机会,何不仔细欣赏这世间万物的美好?欧阳修失 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飘逸。苏东坡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尽收眼底。陶渊明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以有了“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美。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让我回报以歌。”当突如其来的变故与打击敲击着我们的生命,又何苦不放过自己,激情所 爱,奏出一份闲适。(8-9分)



赏析:
苏舜钦(1008—1048),字子美,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迁居开封(今属河南)。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弹劾,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就病故。工散文,诗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文集》。
    第一段:罢官之初旅居苏州的情景。
    第二段:写发现风景胜地和构筑沧浪亭的经过。“沧浪”典出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与世推移”
    第三段写在沧浪亭一带乘舟上由得怡悦情趣,从而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
    [榜]本为摇船用具,此作动词。[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此指装束随便。[磨戛]摩擦撞击,可理解为斤斤计较。
    最后一段承接上端的感慨加以引申,发而为论,认为仕宦使人沉溺最深,表达了对庸俗势利官场的厌弃。结尾庆幸自己尚未忘怀于沧浪亭的优美景色,照应了文章的题目。[沃然]受启发而领悟的样子。 [闵]同“悯”。

相关文章
上一篇:《治国犹栽树》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
下一篇:李贻孙《欧阳行周文集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

唐诗三百首

    李白的诗 白居易的诗 孟浩然的诗 杜甫的诗 王维的诗集 李商隐的诗 杜牧的诗 柳宗元的诗 王昌龄的诗 韩愈的诗 刘禹锡的诗 韦应物的诗 崔颢的诗 岑参的诗集 刘长卿的诗 王勃的诗 李颀的诗集 元稹的诗集 初唐四杰 李贺的诗集 张九龄的诗 唐诗精选 唐诗名句

宋词三百首

    欧阳修词集 苏轼的词 范仲淹的词 李清照词集 辛弃疾的词 柳永词集 王安石诗词 晏殊的词 晏几道的词 张先的词 秦观宋词 姜夔的词 周邦彦的词 贺铸的词 陆游诗词 吴文英的词 宋词精选鉴赏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轼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 苏辙 曾巩

唐初四杰

    王 勃 杨 炯 卢照邻 骆宾王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