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阅读答案 >

王士慎《江上望青山忆旧》王士祯《江上》对比阅读答案

时间:2016-01-04

江上望青山忆旧
王士慎
扬子秋残暮雨时,笛声雁影共迷离。
重来三月青山道,一片风帆万柳丝。
此诗是清代诗人王士慎的作品,共28个字。全诗通过景物差及时差的对比表现对扬子江渐生的热爱。


江   上
清·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

1.请从虚与实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赏析。(4分)
2.这两首诗虽都是写江上之景,但所所表达的感情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新炬吧考试网(www.xinjuba.com)整理

1.《江上望青山忆旧》前两句写记忆中的景物,深秋暮雨青山的迷蒙萧瑟的景象,是虚景;后两句写眼前的景物,阳光明媚,一片风帆行驶在江面上,柳丝挂满春 堤,是实景。整首诗虚实结合,对照鲜明,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2分)《江上》整首诗均描写深秋时节的景象,是实景。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景物,江上、地 上、空中多层面的渲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和效果。(2分)
2.《江上望青山忆旧》前两句回忆过去所见迷蒙萧瑟的秋景,表现诗人当时惘然的心境;后两句描写的是眼前晴朗明媚的春景,表现诗人愉悦之情,昂扬奋发之 态。(2分)《江上》前两句描写的秋景开阔辽远,是诗人心胸开阔的表现;后两句勾勒出一幅由寒潮、山林、大雁、黄叶构成的秋景图,秋江晚渡的行为表现了诗 人超然洒脱,探赏大自然的情趣。(2分) 



江上望青山忆旧  赏析
顺治末年,诗人初下扬州不久,两次经过仪征赴金陇,一次是在秋八月,另一次是在次年的春三月。这首诗写于第二次经过时.诗中把两次见到的景物对照起来描 绘,一清晰,一朦胧,一萧瑟,一明丽,造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青山,在这里是地名,山位于今江苏仪征西南,南临扬子江,因山色常青而得名。

一、二句写的是第一次经过的景象。深秋暮雨的扬子江,雾色迷蒙,细雨潇潇,江岸上隐隐的青山,纷飞的黄叶,给入一片迷茫的感觉。夭空中有一只依稀可见的孤 雁,悄然地掠过,又没入了迷蒙的天边;岸边上传来隐隐的笛声,似在向谁诉说,又似独自孤吟。笛声雁影,织出一派迷蒙萧瑟的意境。“迷离”这个词具有多重的 意味,从表层着,景象模糊不清,乐调传得不真,这是对景物实况的写照。透过一层看,这其间恐怕更有诗人初到时,对这一带景物的陌生之感。这是当时诗人心境 的写照,这种心境在今天已觉惘然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迷离”者,忘言之意也。

后两句写的是眼前的景象。这次重来青山,面貌完全不同了,诗中只用了一句来描写春天的景色,表现力极强。显然这是个晴朗和明媚的日子,远远的一片白帆鼓足 了春风,在平静的江面上自由地行驶,鹅黄的柳丝挂满了春堤,在阳光下轻轻摇摆。“一”和“万”,两个数词表现力何等丰富!远处一切都可以看得真切入微,与 前面的“迷离”形成了鲜明对照。当然这幅春江图里也融进了诗人的心情。经过一年多的异地生活,诗人已消除了初到时的陌生感,他对扬子江渐生出许多的亲切和 热爱,一景一物都成了自己的朋友,加上扬州任上的工作初见成效,这一切怎不让年青的诗人感到兴奋呢?

两幅景象写出了两种心贵时差和景差的对照,说到底是一种心灵的对照。当诗人用审美的眼光观照生活时,往日和眼前的一切,远处和近处的一切全放射出了诱人的光彩。


相关文章
上一篇:王昌龄《送柴侍御》《送魏二》比较阅读答案
下一篇:程馞《西江月·秋兴》阅读答案 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