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阅读答案 >

吴融《华清宫》与崔橹《华清宫》比较阅读答案

时间:2015-10-21
吴融《华清宫》与崔橹《华清宫》比较阅读答案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
崔 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无人知道外边寒 和 云树深深碧殿寒 中的寒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2、赏析这两首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民众受冻挨饿(寒冷);凋零衰败。(2 分,各 1 分。意思符合即可)
2.吴诗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揭露了统治者只顾自己贪图安逸的生活、不顾民生疾苦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的愤慨之情;崔诗通过对华清宫凋零衰败 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5 分,内容各 2 分,语言表达 1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吴诗“四郊”二句,是说寒冷的冬季,大雪纷飞,乌云密布,但只有落在华清宫中的雪即刻就融化了,点出了宫内与宫外的不同。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明月”二句,诗人描绘了多情的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玉阑纵存,已无人相依,突出了荒凉寥落的氛围。
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吴诗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宫外宫内两个不同的世界进行比较,揭露了唐朝统治者不顾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继续在宫中过着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
B.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以“明月自来还自去”比喻诗人孤寂的心境,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C.吴诗以讽刺见长。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D.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句形象地描绘了宫中树木高入云端,碧绿依然的景象,但一个“寒”字,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使其充满寒冷的气氛。


对比赏析
华清宫,又叫温泉宫,是唐代皇帝行宫的名字,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城南骊山西北麓。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在此修建汤泉宫,高宗咸亨二年(671)改 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因为那里有温泉,气候和暖,所以每年十月,以唐玄宗为首的达官权贵便迁到那里避寒,待过了隆冬岁末,春暖 花开,再回长安。可以这样说,华清宫是与帝王的奢侈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提到这个名字,人们很自然地就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过华清宫绝句》:“长 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杨贵妃追求奢侈生活,为吃到新鲜荔枝,派使者从遥远的四川驰马进贡。骏马飞 驰,红尘飞扬,人们以为是使者送国家情报,哪晓得是进贡荔枝。作者的倾向是鲜明的,而华清宫与奢侈也就成了同义词。
  这里的两首《华清宫》诗,从题目看,题材是相同的。但其题咏的角度、所用的手法、所表现的主题并不相同,这就使两首诗各有特色,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揣摩:
  1.取材的角度不同
  吴诗取材于唐朝红火、华清宫兴盛之时。那时,四郊飞雪,严寒逼人。作者以“飞”字,写雪之大、风之猛,用“暗”字,写出雪意浓,雪绵不断,渲染出一片 奇冷奇寒景象。但华清宫呢,建筑森严壁垒,设施完备齐全,加之地有温泉,热气腾腾,所以雪落宫中,马上风干,踪影不见,而且宫中与外面,似乎是两个世界, 绿树参差,与宫室垂下的碧帘色彩相映,全无一丝寒意,而是一派春的气息。由此可见,华清宫环境多么宜人,统治者生活多么开心。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 华清宫。唐朝统治者贪图骄奢淫逸的生活,不图治理国家,只顾少数人奢靡,结果导致天下大乱,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堂堂大唐,顷刻间土崩瓦解,华清 宫自然也难逃衰落厄运。“磴”即磴道,是指用石头修的登山之道。过去,皇上年年来此避寒,自然磴道热闹,可现在,御驾匿迹,磴道冷清,杂草已将道石遮没, 更不用说能传来皇上辇车的鸾铃声了。而宫中呢,虽然优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仍是树青草绿,但因为无人居住,所以树也疯长,直插云霄,草也痴长,丛生一片, 此情此景,给人的不是生机,而是寒冷气氛。到了夜里,月升月落依旧,但物是人去,楼阁处处,空空如也,玉阑依旧,无人倚凭。总之,曾经热闹非凡、温暖如春 的华清宫,现在是一片狼藉,一派死气。
  2.作品的艺术手法各有侧重
  吴融的诗主要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写华清宫,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进行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呢,只见雪飘之形, 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一片暖融融,统治者的生活自然悠闲,外面的寒冷,他们亦毫无觉察,这样下去,结果很难设想。值得指出的是,吴 诗用对比,很有特色。一般诗作对比,总是两两相对。而该诗则脱了窠臼,一、四句写宫外,二、三句写宫内,该算是手法之奇了。崔橹的诗主要用了“分述”的手 法。作者写衰落的华清宫,一、二句言白昼之情:从登山入宫之道写起,御辇之道修得很齐整,昔日御驾来时,气派也是不小的,而如今,朝代衰了,帝也不来了, 道路上便杂草芜生了。再写华清宫中之景,由于久无人居,宫中树便长得又高又密。层层绿树环抱,各种花卉相拥,皇宫仍是一片碧绿景象。但空室无人,那碧绿给 人的就不是生机,而是充溢着寒冷的气氛,使人感到阴森,乃至恐怖。三、四句写夜间之景:到了夜里,华清宫笼罩在一片月色之中。然而,光有月光照楼影,再无 欢歌笑语声,那玉人倚楼、望月赏景的画面,已消逝得无踪无影。想到“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贵妃)同凭阑干立”(唐·元稹《连昌宫词》)的昔日 的情景,人们自然会伤神黯然了!由于诗人用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吴融的诗也好,崔橹的诗也好,都让读者对繁盛之宫和凄冷之宫有了强烈的印象和感受。
  3.作品感情基调不同
  吴融的诗以讽刺为其写作主旨。统治者一味沉湎于宫中之乐,只顾自己贪图安逸的生活,不但对民生疾苦不闻不问,连国家命运也不考虑,甚至胡里胡涂地,就 把一个好端端的朝政送掉了,安禄山们怎么会有这样一支队伍,怎么会打进来了,朝廷当政者是一无所知。诗人站在一个思考者的角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思索,对 统治者进行了鲜明的讥讽。崔橹的诗流露的是一种感伤的情调,诗人对唐帝国的兴盛繁荣十分缅怀,对现在的一片凋零衰败充满哀叹:望着眼前的宫殿,诗人久久地 伫立,他试图想重现一下昔日繁荣:繁忙的磴道,悦耳的鸣鸾,然而这一切无从得到。白天不见,夜里或许有?可当夜色降临,惟见月色清辉,不见玉人倩影。在另 一首同题诗中,崔橹写道:“门横金锁悄无人,落月秋声渭水滨。红叶下山寒寂寂,湿云如梦雨如尘。”空山空殿,闭门锁户,落日悄然,秋水无声,红叶纷飞,雨 线飘散……这种落寞,怎不触人愁肠?
  唐明皇、杨贵妃这两个历史人物,一直是历代文人议论的对象,则是他们奢侈生活的重要见证,成为诗人们关注的焦点。唐代李涉的《题温泉》,写出了盛时之 象,“能使时平四十春,开元圣主得贤臣。当时姚宋并燕许,尽是骊山从驾人”。唐玄宗时太平盛世四十年,曾经兴旺一时,姚崇、宋璟、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 都经常跟皇帝出巡,多么热闹。唐代李约则在《过华清宫》中流露出几许感叹:“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犹有树长生。”君主追 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这情状,使人顿感黯然!作为历史上的一页,华清宫的出现 与后来的萧条,都给人许多的感慨,这些感慨表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当然,既是以诗咏史,就要讲究诗歌的艺术性。不同诗人可 以以不同的角度、以其独特的手法发叹,但这些诗作都会映出诗人们一些共同的艺术运思。吴融和崔橹的两首《华清宫》,也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这表现在两个方 面。
  一是都善于描绘画面来寄寓题旨。高尔基曾经说过:“应当描绘,应当用形象来影响读者的想象力,而不要作记录。叙述不是描绘。思想和印象必须化为形 象。”①应该说,吴诗和崔诗都对历史有些观点和看法,诗人不是直接地评价历史,而是十分注重形象的刻画、画面的描绘。吴融《华清宫》写豪奢生活,将宫内宫 外情景作了描绘,构成对比,作者的思想和倾向就流露出来了;而崔橹的《华清宫》通过白天、黑夜两幅华清宫情景的画面,就让读者觉到了诗人的感伤。这种“诗 味”,令人久久品啜,令人铭记难忘。
  二是都十分讲究诗歌的含蓄。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有句名言:“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②两首诗,不发议论,但读者能揣摩其情;情在词外,给人无 穷的回味余地,创造了诗歌的“隐秀”之境。读他们的诗,掩卷而沉思,吟完而味永,这正是其作品高妙卓绝之处,真可谓诗意盎然,不同凡响。

相关文章
上一篇:杨万里《彦通叔祖约游云山寺》《桂源铺》比较阅读答案
下一篇:范成大《三登乐》阅读答案 今夕何朝,披岫幌①、云关重启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