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阅读答案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时间:2015-10-12
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阅读答案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嘉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节,后人尊为“茶王”、“茶神”。
(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3分)
(2)请简要分析“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什么?“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3分)
(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并对诗歌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隐士)形象。①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的描写,间接地描写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②通过最后两句两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2)诗人“欲去”是因为探访友人陆鸿渐没有遇见。“欲去”还问表现了诗人既有怅惘,又有着眷念不舍的情感。
(3)这首诗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净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了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细节事物,描绘了一幅隐士居所的画面:靠近城边,桑麻 环绕,小径相通;篱边种菊,尚未著蕾;篱门关闭,寂静无声;主人外出,邀游山林。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 实自然,流畅洒脱。
二:
【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3分)
答案:
【1】诗人自己未寻见友人的惆怅与迷茫。(1分)急切想知道友人近况的关切之情。(1分)
【2】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问尘世的高人逸士形象。(1分)一是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陆鸿渐新居的处所与环境,通过“野径 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来表现主人的心态,间接衬托陆鸿渐的高雅不俗(远离尘俗,崇尚隐逸)(1分);二是后两句,由西邻叙述陆的行踪,表明他 又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高人。(1分)
三:
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1分)
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
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两句写出了陆鸿渐刻意搬家,远离城市,表现自己的脱俗。
B.第三句中的“篱边菊”是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C.第六句中“欲去问西家”的“欲去”还“问”表示惆怅和关切。
D.本诗语言质朴流畅平实,又不失清新淡雅之感,音调自然和谐。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陆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4.(1分)A
15.(3分)A(错在“刻意”)
16.(4分)作品以描写和叙述的手法,(1分)塑造了一位寄情山水、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1分)写“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景物,表 现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突出其高沽不俗;(1分)写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态度和潇洒疏放的性格。(1分)
参考译文
陆鸿渐虽然只是移居到城边一带,
去那里也要穿过种植桑麻的小路。
看到他最近种植在篱边上的菊花,
现在到了秋天还没有开花和着蕾。
敲门静静地连狗叫的声音都没有,
于是试着去向西边的邻居家询问。
邻居回答说这家主人又去山里了,
每每要等到太阳西斜时才会回来。
《寻陆鸿渐不遇》《寻隐者不遇》对比赏析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这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许多共同点,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2)赏析皎诗“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一句的意蕴。
答案
(1)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①寓问于答,以答句包含问句,从第三者的回答中反映出被造访者的情况。语言精练简洁,含蓄有味。②寓深切的仰慕之情于叙事 之中,从“寻访”和“追问”中可以看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都使用了烘托的手法,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言深意远。皎诗以菊花来烘托人物的逸致雅怀,贾诗则用 悠悠白云来烘托人物的高洁志趣。
(2)这一句写茅屋的近处,有篱笆环绕,里面种着菊,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仍未开花。 “秋来”点出造访的季节, “未”字点出本是开花的季节而花未开,说明是刚刚移居来种上的; “篱边菊”则从侧面烘托了人物的逸致雅怀。
赏析:
《寻陆鸿渐不遇》是唐代诗僧皎然的作品。此诗为访友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 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吐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层次分明,音调和谐。
陆羽和皎然是好友。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陆羽的新居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沿着野外小径,直走到桑麻丛中才能见到。开始两句,颇有陶渊明“结庐在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风韵。
陆羽住宅外的菊花,大概是迁来以后才种上的,虽到了秋天,还未曾开花。这二句,自然平淡,点出诗人造访的时间是在清爽的秋天。然后,诗人又去敲他的门,不 但无人应答,连狗吠的声音都没有。此时的诗人也许有些茫然,立刻就回转去,似有些眷恋不舍,还是问一问西边的邻居吧。邻人回答:陆羽往山中去了,经常要到 太阳西下的时候才回来。这二句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的后二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恰为同趣。“每日斜”的“每”字,活脱地勾画出西邻说话时,对陆 羽整天流连山水而迷惑不解和怪异的神态,这就从侧面烘托出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襟怀和风度。
这首诗前半写陆羽隐居之地的景;后半写不遇的情况,似都不在陆羽身上着笔,而最终还是为了咏人。偏僻的住处,篱边未开的菊花,无犬吠的门户,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都刻画出陆羽生性疏放不俗。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别有隽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