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阅读答案 >

贺铸《夜如年(古捣练子)》阅读答案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时间:2015-09-23
贺铸《夜如年(古捣练子)》阅读答案

夜如年
        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注释:本词作于北宋,北宋政治羸弱,且常被少数民族侵犯,作者也十分关注社会及国运。捣衣:把布帛放在石砧上用棒槌捶击,使衣料棉软以便裁缝。此处为捣寒衣、战衣。破除:唐宋人口语,消除,除去,消磨。
1.诗前面写“万杵千砧捣欲穿”,后文却说“不为捣衣勤不睡”。既然夜不睡不是因为捣衣,那是为了什么?请简析。(5分)
2.作者在末句说“破除今夜夜如年”,站在作者角度,试推测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时内心的思想情感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前文写“万杵千砧捣欲穿”是表明为了远在边疆的亲人准备寒衣,但准备寒衣也不必一夜不睡;(1分)
后句写不为捣衣,表明,女主人公还有一层对远征家人的深切痛苦的思念之情。(2分)
这思念的痛苦无法排谴,只能借这“捣衣”来消磨时光,打发这夜晚难过的时间,减轻心中思念的痛苦。(2分)
2.作者的思想感情有:
(1)表达对夜里捣衣难眠的思妇的同情及借思妇对千万远离家乡在战场上长年征战战士的同情(3)
(2)对因大宋政治的软弱而造成的“思妇难眠”“捣声沉重”的一系列社会现状的愤慨。 (2分)
(3)由此景已久而产生对国运的堪忧   (1)


赏析:
  此词以浅近自然、通俗流畅的语言和一波三折、寓意深长的笔法,借思妇捣衣的活动,抒写了思妇对征夫的无尽思念和她们内心巨大的孤寂,痛楚。全词语近情遥,含吐不露,意蕴深长。

  词之首句“斜月下”,交代时间:“北风前”,交代气候、节令。深秋的夜晚,银白色的月光笼罩着大地,北风送来了阵阵凛冽的寒气。那如水的月光,勾起了 思妇对远戍边地亲人的思念,那刺骨的北风,催促着她们尽快赶制寒衣。自然洗练的六个字,勾画出一幅渺远、凄清的画面。这样的背景之中,远远近近传来了此起 彼伏的砧杵声,急促沉重,捣之欲穿。

  词由从前人诗句代出,前人有诗云“捣衣明月下,静夜秋风飘”(庾信《题画屏风》),“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但其重点是落 “捣欲穿”三字上,词人突出的是砧杵声的急促沉重。从这撼人心魄的杵声中,付出思妇对亲人的体贴、关怀和刻骨铭心的思念,以声传情,不言情而情自见。“不 为捣衣”句进一步向深处开掘,勒笔作势,陡起波澜,挥笔句首冠以“不为”二字。明言思妇们不是为了捣衣而彻夜不眠,从而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句通过近乎无理的夸张描写,达到了深刻表现主题的效果。短短的一夜思妇看来有如漫漫长年那样难以消磨,细细品味,言外有多少缠绵执着的思恋和肝肠 欲断的痛苦啊!正象绝望的人常常用酒精来麻醉自己那样,“愁多梦不成”的思妇,也试图以不停地捣衣来减轻自己心灵上无法承受的负担,来熬过这令人难以忍受 的孤寂的漫漫长夜。虽然作者写的是破除今夜夜如年“,但思妇心中的痛苦,又何尝能”破除“呢?那”捣欲穿“的砧杵声,正倾吐着这种难以诉说、难以”破除 “的痛苦。

  这首词继承了乐府诗、民间词的优良传统,语浅情深,诚挚感人,具有撼人心魂的艺术力量。

相关文章
上一篇:贺铸《如梦令·莲叶初生南浦》阅读答案 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
下一篇:贺铸《钓船归》阅读答案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