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点绛唇·饯春》阅读答案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
时间:2015-09-15
王鹏运《点绛唇·饯春》阅读答案
点绛唇·饯春
[清]王鹏运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1.“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承上启下(2分),“春去能来”承上片伤春之情,“人去能来否”引出下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的描写(2分)。
2.主要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之情(2分)。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为下片伤别做铺垫,下片“人去能来否”以反诘语气点明主旨,最后三句以景结情,烘托离别之情(2分)。
作者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 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 四大家”,鹏运居首。
①榆钱:即榆荚。
②长亭:古时道旁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用以暂歇与饯别。
榆钱非钱,春归亦无路,惟文学乃能以虚构之钱与路,将抽象事物表现为具体可感之形象。上片咏春光难驻,正借词人造语之新颖,方予人以深刻印象。下片“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两句,将词意转深一层,点出离愁比春归更令人凄苦,遂使“饯春”有了双重含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