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阅读答案 >

辛弃疾《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阅读答案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时间:2015-09-15
辛弃疾《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阅读答案

鹧鸪天
【南宋】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1)请赏析“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两句。(4分)
(2)请简要说明作者有哪些“愁”。(4分)
(3)“得似浮云也自由”中“也”字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4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惆怅无法排解的境况;(1分)首句抒情,(1分)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1分)
(2)(4分)山河破碎的悲愁;年华逝去的苦愁;壮志难酬的哀愁;退居田园的闲愁。(每点1分)
(3)(2分)壮志难酬的愤激,(1分)故作旷达的无奈。(1分)

二:
(1)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2)“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都是写愁的名句,请简要赏析。(5分)
【参考答案】
(1)时光流逝的感慨,国土沦丧的悲愤,壮志难酬的悲哀,对逍遥自由生活的向往。(3分,画线处每处1分,答对3处得满分)
(2)都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的妙处,辛词赋予“愁”以人的行为(拟人),写出“愁”之如影随形,无法逃避;李词赋予“愁”以物的重量(拟物),用“载不动”写出“愁”之深重。(5分,画线部分各1分)

译文
我要上高楼上去躲避忧愁,但是这个忧愁还是跟着我上了高楼。我经过以前到过的地方,那里的江山面貌都改变了;见到很多的亲戚朋友,他们头发都已经白了,变成老人了。
回到家里不再出来了,回到家里不再出来了。难道人生总是要封侯不成吗?浮云在哪里出现,原来也没有一定的地方,如果能像浮云那么自由地来去,那就最好了。

赏析
这首词与前边的词都是退居田园时写的。时间大致相同。内容都是写愁。只是前首词还是扭扭捏捏似认非认,这首词就承认了因罢职退隐、壮志未成而引起的“闲愁”。最后表示知道封侯无望,向往“得似浮云也自由。”的生活。但作者的内心世界里为国之愁是无法解除的。

作者
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 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 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 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 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 展,1207年10月3日,终因忧愤而卒。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相关文章
上一篇: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下一篇: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全诗翻译赏析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