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阅读答案 >

元好问《鹧鸪天》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15-08-10
鹧鸪天

元好问①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②憔悴可怜生。《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③!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兴定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②灵均:屈原的号。
  ③阮步兵:阮籍,三国魏诗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为人洒脱不羁,性嗜酒,常肆意畅饮,在政治上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1.结合词的上阕,谈谈作者对“不饮”与饮酒的态度是什么?(5分)
2.词的下阕作者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作者对”不饮”的态度:作者认为只近浮名(虚名,功名利禄)不饮酒也未必有所成就。(2分)对饮酒的态度:词人认为喝完酒后,可以觉到远离尘世,更可以消泯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之块垒。大醉之后,能皙时忘忧,求得解脱。〈3分〉

2.【答案】对比.〈2分〉(主要是屈原和阮籍的对比’同时也有醉和醒对比)作者同情屈原醒而无奈,反而落得憔悴;〈2分〉作者赞阮籍之沉醉,也只有像阮籍那样才能借酒消愁,在那个社会上生存。〈2分〉

赏析:
这是一首借酒浇愁感慨激愤的小词,盖作于金源灭亡前后。当时,元好问作为金源孤臣孽子,鼎镬馀生,栖迟零落,满腹悲愤,无以自吐,不得不借酒浇愁,在醉乡中求得片刻排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和心境下产生的。
词的上片四句,表述了两层意思。前两句以议论起笔,为一层,是说只近浮名而不饮酒,也未必有其成就。“浮名”即虚名,多指功名荣禄。元好问在金亡前后,忧 国忧民,悲愤填膺,既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乃尽弃“浮名”,沉湎面于醉乡。其《饮酒诗》说:“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圣教难为 功,乃见酒力神。”《后饮酒》诗又说:“酒中有胜地,名流所同归。人若不解饮,俗病从何医?”因而称酒为“天生至神物”。此词上片第二层意思,便是对酒的 功效的赞颂:“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纷华”,指世俗红尘。词人说,三杯之后,便觉远离尘世。然后再用“一斗”句递进一层,强表现酒的作用 和自己对酒的需要。“块磊”,指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愁闷。词人说,用这种特大的酒杯盛酒,全部“浇”入胸中,才能使胸中的郁愤平复,也就是说,在大醉之 后,才能暂时忘忧,而求得解脱。词人就是要在这种“醒复醉,醉还醒”即不断浇着酒的情况下,才能在那个世上生存。“灵均”以下三句,将屈原对比,就醉与 醒,饮与不饮立意,从而将满腹悲愤,更转深一层。“灵均”即屈原;“憔悴”、“可怜”,暗扣上片“且看”句意。《楚辞。渔父》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但屈原却不去饮酒,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以其独醒,悲愤太深,以致憔悴可怜。这里词人对屈原显然也是同情的,但对其 虽独醒而无成,反而落得憔悴可怜,则略有薄责之意。
因而对其《离骚》,尽管“读杀”,也总觉得全然无味了。“浑无味”,并非真的指斥《离骚》无味,而是因其太清醒、太悲愤,在词人极其悲痛的情况下,这样的 作品读来只能引起更大的悲愤;而词人的目的,不是借《离骚》以寄悲愤,而是要从悲愤中解脱出来,这个目的,是“读杀”《离骚》也不能达到的。“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所以只有饮酒了(像阮步兵那样)。以“好个诗家”独赞阮步兵,显然,词人在屈阮对比亦即醒醉对比之中,决然选中了后者,词人也走了阮步兵的道 路。

鹧鸪天
(金)元好问①
百啭娇莺出画笼,一双蝴蝶殢②芳丛。葱茏花透纤纤月,暗澹③香摇细细风。
情不尽、梦还空,欢缘心事泪痕中。长安西望肠堪断,雾阁云窗又几重。
  注:①元好问:1190—1257,太原秀容(今山西)人,金亡不仕元。1233年,蒙古军攻陷金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元好问与一些官民被羁管在聊城(在山东),过半是囚徒半是苦工的俘虏生活。这首词即写在其作为阶下囚期间。②殢:停留。③暗澹:这里指香气清淡。
(1)下阕“欢缘心事”中的“心事”主要有哪些?
(2)这首词的上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3)请写出上阕中能反衬作者当时被羁管生活的语句?(2分)
参考答案
(1)对国家灭亡的痛心和郁愤,对家人的思念、对家人处境的担忧。
(2)上阕间接抒情,通过莺出画笼、蝴蝶殢花、花透月光、轻风送香等美好景象的描写,隐约传达出作者的忧伤;下阕直抒胸臆,以深情难诉、美梦幻空、满面泪痕、愁肠寸断来抒发自己的愁思和郁愤。(意对即可)

(3)百啭娇莺出画笼 一双蝴蝶殢芳丛

相关文章
上一篇:周邦彦《浣溪沙 翠葆参差竹径成》阅读答案赏析
下一篇:朱敦儒《一落索》阅读答案 一夜雨声连晓,清灯相照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