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赏析 >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5-09-11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全诗翻译赏析

浣溪沙
苏轼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参考译文
深红色的夕阳,染红了潭水,鱼儿纷纷浮上水面,似乎贪恋夕照的温暖,
溪水之畔,绿树成荫,平日的昏鸦,早已无踪无影,
黄发的小孩,白发的老翁,聚观仰视,其态憨厚,其乐融融。

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看见这么多人,不太习惯,惊恐地逃避了,
喜欢热闹的猿猱,听到喜庆的鼓声,不请自来,
大家回到家里,把一天的见闻,绘声绘色地转告采桑的姑娘们。


赏析: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这组《浣溪沙》词即记途中观感,共五首。这是第一首,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
首句写到潭鱼。西沉的太阳,格外红而大,也染红了潭水。由于刚下过雨,潭水增多,大约也涌进了不少河鱼,它们似乎贪恋着夕照的温暖,纷纷游到水面。鱼之婉 然若现,也写出了潭水的清澈。与大旱时水浊无鱼应成一番对照。从石潭四望,村复一村,佳木茏葱,只听得栖鸦的啼噪,而不见其影。不易见的潭鱼见了,易见的 昏鸦反不见了,写出了农村得雨后风光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三句转笔写人。儿童黄发,老人白首,故称“黄童白叟”,这是聚观谢雨的人群中的一部分。“睢盱”二字俱从“目”,张目仰视貌,兼有喜悦之义。《易经·豫 卦》“盱豫”,《疏》:“盱谓睢盱。睢盱者,喜悦之貌。”这里还暗用韩愈《元和圣德诗》“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句意。从童叟之乐见出众人之乐,也寄寓了作 者“乐人之乐”的情怀。
接着,下片写谢雨的盛会,打破了林潭的寂静。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了。而喜庆的鼓声却招来了顽皮的“猿猱”。“虽未惯”与“不须 呼”相映成趣,两种情态,各各逼真。颇有助于表现和平熙乐的气氛。山村的老人纯朴木讷,初见知州不免有几分“未惯”,孩童则活泼好动,听到祭神仪式开始的 鼓声,则争先恐后,若类皮猿之“不欢呼”。他们回家必得要兴奋地追说一天的见闻,说给那些未能目睹盛况的“采桑姑”们了。“归来说与采桑姑”,这节外生枝 一笔,妙趣横生。
词写到日、村、潭、树等自然景物,鱼、鸟、猿、鹿等各类动物,黄童、白叟、采桑姑等各色人物及其活动,织成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图。上片连用“深红”、“绿 暗”、“黄”、“白”等色彩字,交错使用,画面生动悦目。下片则赋而兼比。全词虽未铺写谢雨,但无往而非喜雨、谢雨的情事。这正表现出作手取舍经营的匠 心。前五句是实写,末一句是虚写,虚实相生,词意玩味不尽。
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一些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 生活等,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这对于开拓词境有积极的影响。

深红绿暗景,黄童白叟人,其乐融融,热闹非凡。麋鹿猿猱跑来与人共欢,如见其眼神四转,既怯且喜的样子,机灵可爱之极,人与动物相处,更见得民风淳厚,一派桃源风光。

相关文章
上一篇: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全诗翻译赏析
下一篇:苏轼《汲江煎茶》“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全诗翻译赏析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