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赏析 >

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5-08-18
欧阳修《明妃曲和王介甫作》“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全诗翻译赏析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欧阳修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题意】
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竟宁元年(公元前三三年),汉与匈奴「和亲」,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嘉佑四年(一○五九),王安石作《明妃曲》二,欧公亦和作二首。本篇文章只赏析其二汉宫有佳人。

【赏析】

明妃指王昭君,汉元帝时,天下美女被选入宫,都请画家画美人画像给皇上看,皇帝就凭图像的美丑选人。王昭君的画像不美,未被选上。后来元帝许昭君与单于和 亲,要出发时,元帝召见,才知被骗,昭君是后宫中最美的,心中颇后悔把她许给单于,又不敢换人,遂大怒追查经过,大杀京城的画家。最后王昭君还是远嫁单于 落得老死沙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欧阳修这诗因昭君的故事,而感慨世上那些漂亮出众的女人的命运大多薄命不好。此句和东坡的“自古佳人多命薄”意思一 样。
诗中“汉宫”四句化用西汉李延年诗歌之意,略叙明妃事实,笔力简劲。“绝色”两句,紧承前四句,妙在完全用“重色”的君王的口吻说话;“虽能”两句转向责备汉元帝,就事论事,语挟风霜。但这只是为下边两句作铺垫。
“耳目”两句,为全篇警策,宋人说它“切中膏肓”(《诗林广记》引钱晋斋语),得以广泛传诵。诗人说,眼前的美丑尚不能辨,万里之外的“夷狄”情况何以判 断?又何以能制定制服“夷狄”之策呢?这是极深刻的历史见解,而又以诗语出之,千古罕见。事实却不是“制夷狄”而是为“夷狄”所“制”。因而自然引出“汉 计诚已拙”这一判语。
“汉计诚已拙”语简意深,是全诗主旨所在。汉代的“和亲”与宋代的“岁币”,同是乞求和平,为计之拙,正复相同。诗中表面上是说汉朝,实际上是说宋朝。妙在一经点出,便立即转入“女色难自夸”,以接回明妃身上,否则就成了《和亲论》而不是《明妃曲》。
“明妃去时泪”四句,用泪洒花枝,风起花落,渲染悲剧气氛,形象生动,但主要用以引起“红颜”两句。这两句要明妃“自嗟”“薄命”,怨而不怒。欧阳修对王 安石诗中讲的“人生失意无南北”、“汉恩自浅胡自深”等语,也像王回等人一样,有所误解,故下此两句,以使之符合于“温柔敦厚”的“诗教”。欧阳修、王安 石的思想境界之差别,亦于此可见。但解释时也不能太坐实,像钱晋斋说是“末言非元帝之不知幸于明妃,乃明妃之命薄而不见幸于元帝”,则与篇首“天子初未 识”,“耳目所及尚如此”相矛盾,有失于诗人“微而婉”之旨。
这一首写和亲政策之“计拙”,借汉言宋,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间叙事、抒情、议论杂出,转折跌宕,而自然流畅,形象鲜明,虽以文为诗而不失诗味。叶梦得说欧阳修“矫昆体,以气格为主”(《石林诗话》),这首诗正是以气格擅美的。

相关文章
上一篇:欧阳修《木兰花》“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全诗翻译赏析
下一篇:欧阳修《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全诗翻译赏析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