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赏析 >

杜牧《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5-08-03
杜牧《题木兰庙》“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全诗翻译赏析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

注释:
①木兰庙:《太平广记》云,黄州黄岗县(今属湖北)木兰山,在县西一百五十里,今有木兰乡。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其故事可能产生于后魏,关于木兰的姓氏后人众说纷纭,应信有其人。
②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
③“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④拂云堆:《元和郡县志》:“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将入寇, 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明妃:指王昭君。

译文: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杜牧《木兰庙》鉴赏

赏析:

《题木兰庙》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花木兰传说,本是一幕人间喜剧,但在杜牧笔下,却显得异常地凄婉动人。诗人将原木兰故事中最核心、最精采的内 容,仅用“弯弓征战作男儿”一笔带过,却调转笔锋去描写木兰的梦妆、思归、把酒、祝明妃(王昭君)等细节,集中表达了郁结于木兰心中的凄楚与忧伤,可谓 “字字客中愁,声声女儿怨”。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庙题的。庙在湖北黄冈西一百五十里处的木兰山。木兰是一个民间传说人物,据说是北魏时期的谯郡人(有的说是黄州或宋州人)。黄州人为木兰立庙,可见是认木兰为同乡的。
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作”字把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诗意高度概括出来。这个“
 
作”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这位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要不,“同行十二年”,伙伴们怎么竟“不知木兰是女郎”呢?
接着诗人又借取《木兰诗》“当窗理云鬓”的意境。把“理云鬓”换成“画眉”,把木兰终究是女孩儿的本色完整地表现了出来:“梦里曾经与画眉”,“与”相当 于“和”。它启发人们去想象木兰“梦里”的情思。她只是在梦乡里,才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从此替爷征”才竭力克制着自己,并非不爱“画 眉”。诗人运用一真一梦、一主一辅的衬托手法,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妆,运笔尤为巧妙。这固然有“古辞”作依据,却表现出诗人的创新。
第三句诗人进而发挥想象,精心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木兰在战斗中固然很有英雄气概,但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免“几度思归还把酒”,“几度”二字,恰如其 分地表现出这种内心矛盾的深刻性。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少女,木兰有这样一些感情,一点也不奇怪。难得的倒是诗人善于揭示其心灵深处的思归之情,更增强了真 实感。
最后问题落在“还把酒”上。是对景排愁?还是对月把酒?都不是,而是到“拂云堆”上“把酒祝明妃”。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神祠。 明妃,即自请和番的王昭君。木兰和昭君都是女性。她们来到塞上,一个从军,一个“和戎”,处境和动机固然有别,但同样都是为了纾国家之急。
而这等大事却竟然由女儿家来承担,自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是唐代诗人戎昱《咏史》中的名句,和杜牧这首诗是比较合拍的。
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永远博得后世的同情。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一直受到人们赞美。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 透露出来,把木兰内心的矛盾统一起来,运用烘托手法,使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千载,倍觉委婉动人。这无疑也正是本诗值得特别称许之处。

相关文章
上一篇:杜牧《长安秋望》“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全诗翻译赏析
下一篇: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全诗翻译赏析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