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诗词赏析 >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全诗翻译赏析及视频解读

时间:2015-07-02
《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 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作品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杜甫《春 夜喜雨》名句: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译文二:
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就悄然来临。
到了春天需要雨的时候,它就自然地应时而生。
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
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
野外一片漆黑,只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
等到天明,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

【词语解释】
乃:就。
发生:促使植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使万物受到水分的滋养。
野径:乡间小路。
花重: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写于761年(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 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的诗作。
  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诗中将春夜喜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难道不是吗?春天里, 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这首《春夜喜雨》,将雨描绘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还道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 了诗人的、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诗题中的“喜”字虽然在诗文中没有露面,但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诗人欢喜之情。从欢喜到情不自禁地想象:明天必定 会春.色满城。

鉴赏一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 明。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 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
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 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 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 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 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 “好”。

颔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 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 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 “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 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 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 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 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尾联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 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 景象,“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 “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 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 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春夜喜雨 杜甫

鉴赏二
杜甫这首五言律诗是他在成都第二年所作的著名诗篇之一,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当时,诗人在亲戚和朋友的帮助下,加上自己的苦心经营,他寓居的浣花草堂基本建 成.经过长期颠沛流离和饱经忧患的杜甫,生活总算暂时得以安定,所以他才有町能对成都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细致的琢磨,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不少吟咏它 们的诗篇.《春夜喜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首.
  诗一开头,杜甫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为什么是"好雨"?因为在春季农作物非常需要雨水的滋润.农谚云:"春雨贵如油."正反映了春雨的宝 贵.由于成都地处"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一到春天虽然常常晚上下雨,但次日却又有明媚的阳光.这就正如诗人在另一首诗中所描绘 的:"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水槛遣心二首》)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这种为万物生长所必须 的"及时雨",真是难得的好雨!这两句诗,是采取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的.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杜甫作诗常常如此.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 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
  接着,第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故诗人着重是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的.雨细而不能骤,随夜色而逐 渐隐没.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地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 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这恰如仇兆鳌所说:"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 机,最为密切."(《杜诗详注》卷十)
  第五、六两句是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野径"指田野间的小路,是指地上;"云"是指天空.由于晚上正在下雨,所以浓云密布,群星潜藏,月 色无光,天空和地上都是一团漆黑,正说明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并且显得格外明亮.这是一幅极其生动的雨中夜景图. 诗人在这里所用的"俱"字和"独"字,都是为了突出这种景象.而在这种景象之中,也包含了诗人自己惊喜的感情.
  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是第二天的事.天明雨霁,整个成都城都是耀眼的繁花,花朵沉甸甸地抬不起头来.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至此,诗人对喜雨的感 情达到了高潮,于是"花重锦官城"的诗句冲口进发而出,真是"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放王嗣奭说:"束语‘重’字妙,他人不能下."(《杜臆》卷四)
  这首诗描写细腻、动人.诗的情节从概括的叙述到形象的描绘,由耳闻到目睹,自当晚到次晨,结构谨严.用词讲究.颇为难写的夜雨景色,却写得十分耀眼突 出,使人从字里行间.呼吸到一股令人喜悦的春天气息.这首诗题虽是《春夜喜雨》),但是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显然,诗人这种感情的产生绝不是 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有其现实基础.据史书记载,在他写作此诗的前一年,京畿一带就有严重灾荒,"米斗至七千钱,人相食"(《资治通鉴·唐纪》).因此,杜 甫一听到雨声,就感到无限喜悦,这喜悦恰好反映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章
上一篇:杜甫《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全诗翻译赏析
下一篇:杜甫《恨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全诗翻译赏析

联系我们 | 本站声明 |